在这个世界上,两个普通的陌生人遇见的概率很大,而两个相似的陌生人遇见的概率就很小了。相遇后能相知便是最珍贵,相互怜惜便是人间最让人动容的事之一,可这怜惜又情起何处?
霍金说:“人世间最让人感动的是遥远的相似性。”不同的星球上有相似的风景,同一个星球上有相似的人,相互牵引,遇见彼此,相互感动。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于时间的无涯荒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我的理解是,因为恰到好处的牵引,所以在刚刚好的时间里遇见。
因为牵引,所以遇见,因为相似,彼此怜惜。说到怜惜,也许是人的本能,在不同人身上又略显差异。我问母亲,她和父亲是因为甘心照顾彼此而在一起,还是因为在一起后想照顾彼此?母亲无言,她惊讶于我为什么会有这种问题。半晌后说:“因为想照顾才在一起啊,小孩子想什么乱七八糟的。”我笑了笑,这与年龄无关,我只是不太明白这种现象而已。姑且称这种情感为一种情理之中的现象吧,因为有时候可以解释的通,比如:遇见了,就会甘心做些什么,此情无旁它。
可有时候也难解释,比如姐姐说:“对弱者的怜惜是一个人的修养。”那么所有的遇见,所有的怜惜又略显平常。三毛说:“如果你给我的,和你给别人是的一样,那我就不要了。”到底是不是一样的?很多人在这个问题里猜疑,纠结,挣扎,最后不了了之,所谓的“遇见”终究归于陌路,让人心寒。这样的遇见便是一阵穿堂风,不会在你生命里留下惊心动魄的经历,留下些许感动且温暖的回忆。只是再想起时,除过感动温暖,又略显忧伤和遗憾。
如果说强者的怜惜是修养的体现,那么对于弱者来说,大概谈不上修养。老师说:“我们哪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去想着每一个人?对于这个社会来说,我是很弱的人,我只想为我喜欢的人做些什么,只是为了他们而不断的努力而已。”教书育人的老师都自喻为弱者,那我呢?大概连弱者一词都不配谈了,那我口中惜又是? 到了这里我终于发现,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少年,对遇见后产生的怜惜各有己见,如果说是修养,那么生命的洪流中有那么多遇见,你都会因为修养而一直做绅士吗?如果说是感恩,当你付出的超过了别人对你的付出时,你会不会一直惦念着他?大概都不会吧,所以,母亲和老师说的不错,没有哪份付出是随意的,不是像公式一样存在的。遇见家人,遇见朋友,遇见爱人,都不是巧合,是彼此的相互牵引,而那份怜惜是责任,是道义,是倾慕。
所以,因为遇见而产生的怜惜实在难能可贵,那份独一无二的怜惜,是对遇见最好的回馈,无关修养,谈何感恩。只是纯粹的情起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