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熟的人都知道,我和我婆婆的感情很好。有人认为,婆婆和媳妇是天敌。我的体会则是,有了婆婆,就是上苍赐了一个爱你关心你的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你得以拥有了两个妈妈,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一
1981年,谈了三年的恋爱,好像到了开始谈婚论嫁的时候,我心里却直打退堂鼓。那时候我最大的遗憾就是自己参加工作早,上学太少,最大的愿望就是考上大学去深造,如果结婚,就意味着要生孩子,生了孩子就意味着我被拴死哪儿也去不得,工作学习都得受影响,何谈上大学?
后来因为有点儿特殊情况,我们不得不提前结婚了。我不甘心,就和还在部队服役的丈夫商量,我要趁没孩子赶紧去考大学,丈夫十分支持,可是我们俩都觉得公婆年纪大了,家里人少需要照顾,担心家里反对。
没想到婆婆直接就说 “ 同意 ”,而且态度很坚决。
我欣喜若狂,马上报了名,紧接着进入了紧张的备考。那段时间,公公去地委党校学习,家里剩下我和婆婆两人相依相伴,我去上班,婆婆在家里做好了饭等我,有时我工作忙碌不能按时下班,婆婆就把饭菜热了又热,一定等我一起吃,有时做好饭就出来站在大门口等候我。好几次,我骑车回家,远远看见昏暗路灯下婆婆迎着寒风伫立的身影,心里倍感温暖。白天工作紧张,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复习,我经常熬到深夜12点多。早春二月的天还很冷,婆婆让我和她一起睡在暖和的炕上,我怕惊扰了婆婆休息,想搬到另一张床上,婆婆却硬是不同意,说一起挤着睡更暖和。一天夜里,我正睡着,朦胧中觉得有人在身边,眯着眼睛一看,原来是婆婆正用慈爱的眼神端详着我,嘴里还自言自语地小声念叨着,这孩子太瘦了,吃饭吃那么少。婆婆这么心疼我,我心里一热,眼泪差点儿流出来。第二天中午回到家,餐桌上放了一盘我特喜欢吃的木须肉,我高兴地叫着,太好了,有好吃的喽!婆婆笑眯眯地说,多吃点儿吧,天天熬夜动脑子,专门给你做的。
后来,我如愿考上大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婆婆的支持下,家里三弟和两个弟妹先后走进学校深造,后来都成了各自单位的骨干。
婆婆自己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却一向把我们的学习工作和事业看得特别重,在工作和个人的事发生矛盾的时候,她从来不犹豫,不让我们因为私事耽误一点儿工作。她有一句常说的话就是:公家的事当紧。儿子小的时候,我在一个单位当一把手,工作忙碌分身乏术,需要找人帮忙照料,那时还没有家政一说,婆婆要带二弟的孩子,母亲扔下家来帮了一段时间,又去照顾生病的姥姥了。我这儿一天没人也不行,急的抓耳挠腮,不知怎么办才好。从来不求人的婆婆,把自己娘家侄子的二女儿接来,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婆婆给侄子说,我家岚峰工作忙,孩子小,让二妮儿过来吧,我这个忙,你帮也得帮,不帮也得帮。几年后,婆婆的侄子想起来,颇是感慨地说,要说孩子真是出不去,可我姑是从来不张嘴求人的,都说到这份儿上了,家里再忙也得来啊!
二
毕业回家后,我搬到机关宿舍住,开始自己开伙做饭吃。有几天不回去,或者要改善生活,也就是包饺子、炸丸子了,婆婆就让二弟来叫。三伏天家里喜欢喝凉面,而我胃口不好,细心的婆婆就专门给我下一碗热的。过年过节我和兄弟弟妹一起帮婆婆准备过年的年货,婆婆很会做饭,有不少很实用的烹饪经验,教我学了好几招。我喜欢吃的木须肉自不必说了,另外还学会了炸丸子,和面的时候,拿一个馒头用开水泡碎了,攥成粉末状和面搅在一起,炸出的丸子外焦里嫩特别好吃,至今是我所会不多的保留项目,成了被家人称道的拿手菜。还有做把子肉,将切成一块块的猪肉加上各种佐料放在锅里煮熟以后,放凉了以后直接切成需要的肉片,再放回到肉汤盆里泡着,什么时候吃,舀上一碗加上葱花姜丝放锅里一蒸,好吃又方便,过年时待客极受欢迎,做饭也简单多了。
我到省城工作以后,看婆婆一个人在老家,身体也不太好,她有心动过速的毛病,一着急就容易犯。尤其是冬天,县城还没有暖气,冷的很,我便经常接老人过来住几个月,夏天老人想回自己家了,就送她回去住段时间。冬天再继续接来。每年入了冬,一刮北风,我就想起婆婆,赶紧请假回去接过来。每次回到家,婆婆看见我,欢喜得每条皱纹里都是笑,嘴里还说着,我不去了吧,去了给你们添麻烦。我抱着婆婆的胳膊,哄她,你快跟我走吧,不然你孙子都没人管了,我们都忙死了。婆婆便微微笑着,颔首答应着,很快地收拾好需要带的东西,走出大门还一路不忘和四邻打招呼,说要到省城帮孩子看家去,一脸地幸福。
三
无论在老家,还是在省城,只要和婆婆在一起的日子,就是我们娘俩说话拉呱的快乐时光,公公在世时常说“你们娘俩又凑一堆儿说悄悄话去了”。刚结婚那阵子,我住在家里,每天朝夕相处,不久就喜欢上了婆婆。我发现老人虽然没上过一天学,也没有工作过,可是头脑很清晰,很善于思考,说出话来总是有板有眼,分析个什么事,说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语言也很生动,一些朗朗上口的格言和谚语经常脱口而出,随手拈来,给我一个意外的惊喜,让我佩服不已。我们常常一起讨论起某件事,说起某个人,婆婆总是很有见解,分析问题理性、客观,不偏颇,看人也看得很准,让年轻气盛、脾气急躁的我也不由地冷静多了。有一次我情不自禁地说:妈妈,你很有人生智慧,你是没上过学,如果上过几年学,一定十分了得,很可能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大官!婆婆也觉得和我很投缘,什么事都告诉我,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在别人眼里,婆婆并不是一个喜欢说话的人,有客人或者邻居朋友在的场合,婆婆多是正襟危坐的坐在一边,静静地听大家说话,偶尔插话,也只是一两句而已,斯斯文文地说出来,绝对的点睛之笔,众皆点头称是。可是当我们娘俩说起话来的时候,婆婆的话匣子慢慢就打开了。从她在娘家的时候,到结婚后那几年,再到在部队家属院的种种生活情境,好像一出绚丽壮观的话剧,一幕一幕地在我面前上演。老来不失美丽的婆婆,当年也是远近闻名如花似玉的姑娘,满心欢喜地嫁进婆家,未料丈夫不等熟悉就从军而去,害她一直守了三年空房,出力吃苦还受尽了委屈,好不容易熬到随军,却发现丈夫的心似乎并不在她身上……讲这些的时候,婆婆表情平静的没有一点儿波澜,话语里没有一点儿怨尤,好像说的是别人的事,看我为她伤心流泪,反倒来劝慰我。婆婆讲起她独自一人背着重病的爷爷千里回乡,爷爷去世后她又独自一人给爷爷操办隆重的丧事,出殡路上她如何处理遇上的一波三折的麻烦事,我听得简直是心惊肉跳,惊心动魄!觉得婆婆一个没文化的农村妇女,身处封建思想还比较严重的那个时代,不怕被人讥笑,不怕恶人挡道,关键时刻奋不顾身挺身而出,比一个大老爷们儿都敢担当有主张,有胆有识,实在是古今少有的奇女子。我不禁肃然起敬,由衷地啧啧称赞,婆婆却淡淡地说,那都是逼出来的,不顶上去不行,当时心里也是害怕的。
其实,结婚前我对未来婆婆是曾经有一些看法的。事情起因于和我相熟的一个朋友,一次我们聊天时,正好她是婆家的亲戚,很自然便聊起我未来婆家的一些事,她也是好心,说我婆婆人很好,就是有点儿仔细。“ 仔细 ” 这个词,在我老家的方言词典里,是一个多义词,除去它本来的 “ 小心、当心、细致 ” 等褒义之外,还有 “ 过分节俭 ” 的意思,平时说谁谁 “ 很仔细 ” ,实际上就是指某人过日子比较 “ 抠 ” ,不大方,不大气,计较小事情和小利益等等。 当时我听了心里自是有些不舒服,我平素就是个大手大脚的人,不喜欢扣扣索索斤斤计较之人,这如果结了婚住一起,肯定互相看不顺眼,多别扭啊!婚后果然住在一起,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婆婆的生活习惯确实是和我不一样,但也并非人们所说的 “ 仔细 ” ,只是比较节俭而已。后来和婆婆聊得多了,了解了婆婆随军26年的生活状况,听婆婆讲述当年家里她和公公、三个孩子加上老人六口人,全靠公公一个人的薪水养家,她用尽了能够想到的所有办法维持生计。六十年代初,去菜市场捡菜帮菜叶,到大食堂的煤灰堆里去挑没烧尽的煤渣等等是常事,有好长一段时间,家里粮食不够吃的,她采来树叶,蒸窝窝头时放进去,面少树叶多,窝窝头不成个儿,吃饭时要两只手捧着吃才行。她让孩子们和老人吃纯面窝窝头,自己上顿下顿地吃树叶窝窝,时常饿得头晕眼花。即便后来生活逐渐好转一些,但是有限的一点儿薪水抵不过三个男孩的上学和生活开销加上对老家亲友的不断接济,家里的经济状况总是捉襟见肘,婆婆不得不把每一分钱都掰成两半花,来维持家庭的正常运转。由此,我不仅彻底理解了婆婆爱惜物品精打细算的生活习惯所为何来,更为婆婆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牺牲自己的伟大母亲精神所深深感动,而且自己慢慢克服了吃饭挑食、喜欢剩饭等毛病。
四
十几年间,我和婆婆一直感情很好情同母女。婆婆年轻时受了那么多苦,如今日子好了,我们要让婆婆开开心心地多享几年福。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父亲和我公公都去世的比较早,我盼望着我的母亲和我的婆婆两个妈妈能够长寿健康活到一百岁。远在家乡的母亲也是一个人独住,长期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身体也不好。考虑到母亲比婆婆年轻几岁,而且我的弟弟妹妹条件也不错,我选择了每年冬天接婆婆来住,母亲十分理解和支持。这样婆婆跟我们住了几年,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虽70多岁了,但面色红润,腰板挺拔,平时也很少长病,身体一直比较好。我很开心,希望这样的幸福生活一直继续下去。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不期然,婆婆突然就生了病,而且一病就是急症,病情发展之快,令我和丈夫措手不及。
那是1997年的一天,婆婆白天还好好的,出去散步,和邻居聊天,一点儿事都没有,半夜里我突然听见呻吟声,起来一看,是婆婆病了,赶紧去医院看医生。
检查后说是感冒。可服药不仅无效,反而很快出现胸口痛肩膀痛,我和丈夫不敢大意,换了专家,进行各种检查,又说是肺泡破裂。开了一些针剂开始输液。我和丈夫以为过几天就会好,丈夫照常上班,我每天带婆婆去医院打吊瓶。我家住五楼,婆婆已经变得十分虚弱,无力自己走下楼梯,我让婆婆靠在我身上,再把一个胳膊搭到我的肩膀上,这样奋力地半扛半驮着上下楼。输液到第五天,婆婆的病丝毫不见转机,我也实在弄不动了,医生安排住了院。住院期间,我一直守在婆婆身边,喂药喂饭,擦屎擦尿,除去回家拿东西,我没有离开过一步,晚上婆婆睡着了我就趴在婆婆的病床边上打个盹。婆婆有时尿失禁,那时还没有尿不湿这个东西,我就缝了10个小棉褥子,给婆婆替换着用,始终让婆婆睡在干净暖和的褥子上。有天夜里我趴在婆婆床边睡着了,听见临床阿姨和婆婆聊天,说婆婆有这么孝顺的闺女天天守着,让人羡慕,可惜她自己只有俩儿子。婆婆慢条斯理地说,我也没闺女,这是儿媳妇,可比闺女还孝顺呢。把临床给惊羡地说不出话来。
我和丈夫一直觉得婆婆很快就会痊愈,住上几天院就可以回家了。万万没想到,婆婆后来因为心肺功能衰竭突然病危,多位专家在场参加抢救,用了好多办法,还是没能挽救婆婆的生命。从发病到去世,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婆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老天无情!青山依旧在,春花更灿烂,可是我亲爱的婆婆,我慈祥的妈妈,您走了!我不愿您就这样离开,我还想多孝顺您几年,我还想您能多陪伴我们几年!您聪慧睿智、富有哲理的话语,我还想继续聆听;您亲切温暖、周到及时的提点,犹在耳畔响起;您亲手做的香甜可口的饭菜,我还没有吃够;您平和淡定、慈祥可亲的面容,永远在我心中!
…………
婆婆走了20多年了。我时常想起婆婆,我觉得,我和婆婆的缘分还没有尽,婆婆的许多做人的道理、人生的智慧,婆婆独有的做人的精神,我都不会忘记,它们仍将伴随着我,激励着我,直到永远,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