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天当助教,而且是被动承担,因为导师班毕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虽是被动承担,但真正再一次走进这次亲子工作坊,透过课堂看老师的课堂环节设计,才真正领略到如何是功力。
很多听过博士课程的学员都会有共同反映,课程没有逻辑,很混乱,无意识中我也接受这份信息。但经过导师班两阶的课程,再回来亲子班看博士的课,内心被这个老头深深折服:
博士课程并不是没有框架,而是框架深深藏在海底,每一步都有它的设计,都有它想达到的效果,不同的是作为初听者是没有能力看到这一步。这才是博士最精妙之处,并不给清晰的明线,避免学员过多用脑分析判断,这样并不能打开我们潜意识之门来学习。
博士回答学员提问更精妙:
下午体验活动中,一位能量爆棚的女学员做反馈,当学员并不聚焦问题而谈到她未来方向时,博士一句话带她到当下:回到体验中你想表达什么呢?表达中学员又开始滔滔不绝,分享和孩子良好互动,博士用这样一番话来暗示她,有时候我们会表达很多,有时我们又会表达很少,表达多少合适呢?关键看对方需求,有时也许一两句话对方就够了。不知这位学员是否收到博士的表达,作为旁观者的我有强烈感觉,一个自负感太强,不能正视自己又是多么可怕。
一位学员分享她观察到ab 两人谈话她插不进去时,她说感觉她们不理她,不让她插话,她不舒服,感觉不被重视。博士是这样回应,她们不是不理你,而是她们聊的非常投机。当我们用“不”来表达时,就容易加入自己的评判,情绪升起,自然从这个环境中抽离出来。
从这两个反馈中我看到提问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看似分享,博士总是会不失时机给分享者植入一些正向信念,引导分享者看到不同方向,关键是对方是否可以接受到。
不同身份,不同位置,感受会不同。学习是立体的,全方位的,这是我今天的总体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