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年少时,看过一个文人的段子,惊若天人。
故事其实很平常,讲的是明朝中期有一个宰相叫杨廷和,少年得志,十分天才,12岁中举,19岁就怼进了翰林院。
翰林院里多得是皓首穷经一辈子才考进去的老学究,对这毛孩子当然十分不在乎、看不起、很嫉妒。然后有一日,忘了因为什么由头,翰林院的老大让杨廷和捡了狗剩,起草一份重要诏书,结果这小子不客气不推辞不犹豫不胆怯,笔下一马平川,一气呵成,老头子斜着眼拿起来一看,愣了,妈的!写的真好!好到老子一个字都改不动!
杨廷和从此一战成名。这则小故事也随之垂名青史。
二狗子当时正是一二十岁的少年啊,看完这扬眉吐气的轶事,就好像用烩面碗干了半框啤酒又窜录像厅看了一夜黄飞鸿,心里那个热血烧啊烧。
拍栏千遍,壮怀激烈,大丈夫当如此啊。
目露凶光,咬碎钢牙,吾辈不出如苍生何啊。
后来狗啃吃的多了,才他妈发现,这故事有BUG!大BUG!
他妈的!我就不信有人第一次写中央级的重要公文,能轻甩袍袖,信马由缰,一笔点成。而且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兼中央办公厅政策研究室主任还改动不了一个字!
再后来,冷静了一下,发现白纸黑字,不是狗子一叫史书就能删了这个记载。那么,就只有一种解释,当时二狗子看的这个故事的讲法有问题,作者讲的太感性、太传奇、太艺术加工化了。
20岁的杨廷和想必平时无数夜晚的凿壁偷光、悬梁刺股,跟青年和珅背乾隆爷圣诗一样的劲头,抱着《明宪宗重要讲话精选》苦背,才换得了精准把握领导精神的能力。
妈的,我以为看了一章热血武侠小说,谁知道后来发现其实是一部《阿甘正传》,只不过男主角的智商加强到了神探夏洛克级别!
不好意思,激动了,鸡动了,回到正题,我们聊的正题是如何成为一个大文豪?
话说当年有人梦想着秃笔扫天下,后来狗啃吃得多了,发现文字的水太深,太TM深了:
长篇小说考的是你讲故事的能力,短篇小说考的是你制造悬念冲突的能力,散文考的是你笔端流云,公文考的是你一板一眼的功夫,古诗考你的内敛,现代诗考你的浪漫,主流新闻考你大和谐的手段,时下的公众号考你炖鸡汤的火候,读国学考你静坐的实在修养,网络流行小说考你意淫的鞭长莫及……
不知道您看出来了没有,文字虽然是一通百通,但是你真切了进去,会发现不同的修法有很长的一段路是南辕北辙,甚至你死我活的。
你具备哪种能力呢?你该如何选择呢?你该如何坚持呢?
一入文门深入海,从此平安是路人。普通人真敢深入进去,除了个别命中注定吃这碗饭的人,Ta写的正好是自己擅长的,能够得到及时的回馈。剩下的大抵两种结果,一种是丢盔弃甲、心如死灰地退出;一种是精神出问题,要么抑郁,要么精神病。
好吧,这一哀怨,二狗子顺裆掏出文题的答案:
如何成为一个大文豪呢?
答:
越来越封建迷信了,竟观察到成为大文豪的路径,与成为富豪是何等相似。
小财靠省,大财靠命。
勤奋+节俭+思路=小富
如果想要大富,可就复杂的多。你身边也不乏例子:他聪明,她勤奋,他算计,她节俭,可Ta们就是发不了财。而有的人你当初咋观察也不该发家,可他就是车载斗量往家抬。
文学上是同一个道理:
就像晚明张岱的小品文,很美,无数人模仿,写不出那种文秀出尘的味儿。为什么?因为这货祖上几代都是省部级高官,他前半生吃喝玩乐,嗜茶嗜山嗜水嗜美色嗜无数玩意儿,而且玩的很精。表面上的锦绣文章,实际上是人家几十年文化生活的记叙。
那你说家世很重要?未必。范仲淹自幼丧父,母亲改嫁,穷的叮当响,文章好得很。卢照邻青年重病,随后一手一足麻瘫,穷苦至极,但那诗文,嘿嘿,一百万个正常人也比不过。
那你说天赋很重要?未必。曾国藩资质庸碌,但是你看他中晚年的文章,大开大阖,坚韧老辣,见识明白。
那你说勤奋很重要?未必。这世上勤奋的人无数,两千年里就出了一个李白、一个杜甫、一个苏轼。远的不说,就说说咱的乾隆爷,一生做了两三万首诗,比全唐诗还多,可那水平,只能嘿嘿了。
家世、天赋、勤奋样样都很重要,样样又都很不重要。这个“命”字,就在里面藏着。
想起一句话:三分靠人事,七分听天命。
所谓文豪,
就是对于宇宙信息的思考存量很大,非常大,无比的大。
大到一定程度,举手投足,都是绝招。
如果老兄觉得自己是这等猛人胚子,
这个三分人事,还是值得试试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