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描述:朵儿接到了朋友的邀约电话,晚上有个生日趴要参加。放下电话的朵儿有点犹豫,最近干什么都没什么心情,去不去,还得想想。
朵儿快30岁了一直没有合适的男朋友,前不久认识了一个金融男,自己很喜欢,父母也都满意,没想到相处了一段日子后金融男提出了分手。朵儿很难过,把这个归因为自己体型比微胖还胖了一圈,虽然已经有过N次减肥失败的经历,但朵儿在失恋之后又一次开始了节食减肥之旅。
想了一会儿,朵儿最后还是决定要去参加朋友生日趴,她想让自己在聚会里因为朋友相聚快乐点儿,至于美食的诱惑,朵儿相信自己的定力足够抵御它们。
晚餐时段环绕着欢乐的气氛,朵儿一开始很坚定地拒绝了高糖高脂食物,朋友劝她:“朵儿,多吃这一点点儿,没事儿,你体形已经保持得很不错了,我们胖成这样了还没说减肥呢,你还减什么呀,多吃几口胖不了人的。”朵儿笑笑,依旧只吃沙拉、凉盘之类的食物。
生日宴会过半,重头戏上演,朋友男友推上来一个漂亮的生日蛋糕。这个蛋糕样式新颖时尚,主调选用的是浪漫温馨的水蓝色,让人不禁想到沙滩和海洋,顶层上的盛装小公主娃娃更是把大家带进了一个童话的世界,在场每个人的情感都被震撼了,味蕾也受到了撩拨,包括朵儿。朋友男友介绍这个蛋糕如何如何,朵儿只知道它的好没记住太多,不过有几个字眼她却听起来格外入耳,那就是“无糖”、“低脂”、“零负担”,于是朵儿加入了品尝蛋糕的行列,桌上本来也还有几位节食届代表美女,听了介绍后也都把刀叉伸向了蛋糕。
一切还没有结束,朵儿在吃了一小盘蛋糕之后心里有点后悔,再怎么说蛋糕也是减肥大忌,明天早上又该爆秤了,朵儿感觉到现实情况和目标之间的矛盾,心里升腾出一股焦虑和自责。她听见自己脑袋里有个小人儿在说:“今晚这顿已经这样了,干脆放开吃一回吧,明天开始重新进入节食状态,把计划重新调整一下一定可以如期达到目标体重。”之后,在热闹欢乐的气氛中,朵儿又尝了尝之前没动筷去吃的鲜美菜肴,对那些样式新奇的,在好友推荐下她还多尝了几口……
上面的情景对于节食减肥过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几乎多数人都经历过。正如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中说到的:“当你面对压力时,你面前的所有诱惑都会更有诱惑力……奖励的承诺和缓解压力的承诺会导致各种各样不合逻辑的行为。……当暴饮暴食的人为体重增加或缺乏自控力感到羞愧的时候,他们会怎么做呢?他们会吃更多的东西来抚慰自己的情绪。”我记得自己减肥时,因饮食犯规非常后悔、自责,对自己失望至极,那句“你的体重都掌控不了,你怎么掌控人生?”很自然地就跳了出来。结果我减肥失败了,我又恢复了狂吃模式,还逢人就说“吃能使人快乐”这句自我安慰的话,让自己以一个开心的胖子形象出现在别人视线里。这是我真正想要的吗?我真的快乐吗?在“放纵-后悔-更严重放纵”的恶性循环中,我深感痛苦,无法自拔,这才是真相。
“导致更多堕落的行为并不是第一次的放弃,而是第一次放弃后产生的羞耻感、罪恶感、失控感和绝望感……当你(又一次)责备自己(又一次)屈服于诱惑的时候,往往会带来更多意志力的失效,造成更多的痛苦。但是,你寻求安慰的东西并不能中断这个循环,它只会给你带来更深刻的罪恶感。”原来如此,凯利·麦格尼格尔道出了我们深陷那个糟糕循环的原因。怎么办?如何打破循环?有学者认为,“如果罪恶感会妨碍人们自控,那么罪恶感的反面则有助于人们自控。”相关实验性测试显示,“自我谅解”才是打破那个糟糕循环的灵丹妙药。常识中,我们以为放纵后的罪恶感会让我们更好地克制自己不再犯规,而事实上它却让我们在备受重压之下屈服于诱惑;而我们以为“每个人都有放纵自己的时候,不要对自己太苛刻”这种话会让人更放纵自己,实际上,摆脱了罪恶感和压力之后,我们反而能不去放纵,能更好地自控。乍一看,这太让人不可思议了,不过仔细想想之后,我们一定都不停点头认同。如果不太较真儿地说,我觉得这跟中国古代军事故事里的“戴罪立功”一个道理。犯过错的将士被上级原谅后,在新的战斗中更容易战胜敌人,取得胜利。哈哈,看来不错,一切还有救,我们手里翻着《自控力》,从旧有的失控的痛苦中抬头,眼前出现了一条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