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家长的高期望”,好像每个家长都会有一个未完成的梦,当初自己没做到的,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再努力一些,不留遗憾,因此对孩子期望过高,也恰恰是这种心理,引导家长忍不住要去指点孩子,规划孩子,从而带来亲子互动的伤害。
在本案例中,同样是“高期望”,却有点不同。
建立来访者关系:班主任带领他班同学小辉来咨询。
一般资料:小辉,男,三年级。昨天晚上十点多,和爸爸争吵后,跑出门,在楼顶呆了一晚上。
原因:小辉有个哥哥,先天心脏疾病,父母把所有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小辉身上,平时盯着孩子写作业,要求很严格。经常因为作业的事情吵架,昨天因为作业起冲突,导致小辉逃离。
咨询过程:
1,谈话法:
和孩子交流的话可以简单明了。“小辉,昨天你爸打你了?”“你一个人跑到楼顶上呆了一晚上,想什么呢?”在这里,不把自己的主观判断加上,不评判,不指责。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
2,沙盘疗法:
沙盘内容呈现:主题“我的家”父亲是警察,孩子是小小怪兽,离得很近,却又剑拔弩张。说明两人关系亲密却又矛盾不断。妈妈是一艘船,却准备出航,说明,妈妈像他的避风港,却又不是那么安全。哥哥在一旁自娱自乐,说明父母对哥哥的关注点对他较多。
分析诊断:
这个家压抑着恐惧和怨恨,爱很难流动,要打破这个僵局要从父亲入手。
和父亲沟通:
“如果小辉不能给你希望,这个家就没希望了,爱人和小辉的哥哥,包括你自己,都不能给自己希望,是这样吗?”“恨他一直不能给这个家带来光明?”通过反复追问确认的方式,引起对方的自我觉察。“我能感受到你是一个很负责任的父亲,一直为了这个家付出努力。”肯定他,并提供合适的方法正确教育孩子。
治疗效果:小辉妈妈陪孩子写作业,小辉爸爸陪孩子打乒乓球,孩子状态很阳光。
今日感悟:大人的情绪很容易被孩子接收,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带动他,影响他。同时,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发发掘孩子的天分,让他健康成长。在对待孩子,难免有些问题我们不能理解:为什么怎么说他都不听,为什么他就是不改,为什么就是做不好?这些问题让我们气氛,让我们变得面目狰狞,可是细细想来,他的问题是他的不是我的,我的情绪是我的,不是他的,经常提醒自己,接收这个事实,或许,结果也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