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又称“诗余”,自唐五代和宋初以来都为“艳科”,词风绮丽柔弱,多表现闺情和男女相思之情,形成了所谓“诗庄词媚”的格局。而苏轼(字子瞻,苏洵长子,四川眉州人,20岁中进士,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谥号“文忠”。)能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的词风,题材丰富,奠定了词“自是一家”的文学地位。其词作中被古人赞誉为“古今绝唱”的是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宋代)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将写景、怀古、抒情融为一体,传达出一种深沉而旷达的文学情绪,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
这首词的文学情绪。
我们常说写作要有感而发,简单来说,一篇作品的基调和作者的感情就是它的文学情绪。我们读作品,就是感受作者创作出来的文学情绪,与其说我们被文字所吸引,不如说被作者的文学情绪所左右和深陷其中。作者在写作中把控自己的感情,像是牵引一头猛兽、一股洪流让它在文字里变得或激昂或温顺,从而产生出不同于现实情绪的文学情绪。真正高明和伟大的作者,往往可以把心意和思想和语言做到三点一线。
我们朗读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就能感受到词人深沉而旷达的文学情绪。填这首词的时候,作者已经50岁了,是个一再遭贬谪的小官员,虽然文名和官声都很好,却不受重用。治平的情结每个封建文人都有,更何况是他这样的高才,虽然官场失意,但是他却也能自得其乐,游山玩水、填词做赋以慰心怀,这也成就了苏子瞻,一个不被现实失意打倒的文学家。词人带着这样丰富的阅历和感情来创作这首词,也在词的创作中使自己的感情更加旷达。这种情绪,是需要经过现实打磨和岁月沉淀才能真正品味出来的。
作为一个年轻的学子,这首词触动我们的肯定也是这种文学情绪在内心所激起的文学浪花——对画面美的感受、对古人古事的遥想、对时间流逝与永恒的感知、对文字与生命结合如此浑然天成的喟叹。
一、江山如画
写景是文人的必修课。写景成境,是文人的功夫。面对赤壁矶的天然美景,词人只讲“大江东去”,是典型的钱穆所说的“凌空”写来,不去交待具体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反而给人一种壮阔的大江奔流的想象;“故垒西边”,又从凌空一下子落到了现实的某地,暗指赤壁古战场;最典型的一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面惊心动魄,全由几个形容词和动词的巧妙搭配,“乱石”写出了石之多、石之险,一个“穿”字,写出了乱石向上峥嵘的样子,把石头写出了惊险的动感;惊涛拍岸,准备地描摹出了浪涌一次次冲击江岸的画面,词人后面又神补一笔“卷起千堆雪”,把浪涌冲击石岸之后回撤的时候浪花翻涌犹如千堆雪的美丽画面呈现在眼前,画面光泽壮阔。
二、古今一体
开篇叙述“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其中千古风流人物肯定也包括自己,苏轼也曾少年及第、文采风流,确有为官之能。接着由概括而具体,写到“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具体到三国赤壁之战时期的英雄人物周瑜,可以理解为自比周瑜,元好问《题闲闲书赤壁赋后》也曾言:“东坡赤壁词殆戏以周郎自况也。”看着眼前景色,江山壮丽如旧,而古今风流人物层出。“一时多少豪杰”,既指三国时代孙权、周瑜、曹操、刘备、关羽、诸葛亮等英雄人物,又指当今之世司马光、王安石、苏家父子兄弟等人物,这一句感慨万千,江山如画,钟灵毓秀,再现多少豪杰之风流。“遥想”引领下面的句子,以美人烘托英雄,写儒将公瑾在谈笑间赢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多情应笑我”,一个“多情”,既是对周瑜的判词,又是指自己,自嘲“早生华发”,指自己年纪过百却没有过公瑾当年的风流与武略。先是自喻,后是对比,虽然都是多情的风流人物,对方却活在自己心中,而现实的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头发斑白具有怀古柔情的失意之人。
三、人生如梦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词人在赤壁矶面对大江东去,竟然也升起“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词人把对时间的体会和人间的体会结合在一起,时间如水,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身影的都是那些风流人物,然而他们也随着浪潮消失了,还会有后一代的人物出现。“江山如画”是眼前之境,如梦似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如此雄浑、撼人心魄;“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两句咏史非常有镜头感,眼前是雄起陡峭的山崖和巨浪滔天的江岸,里面活动着羽扇纶巾、指点江山的周郎,画面之上更有隐含着起伏激荡心潮的词人苏轼。词人神游故国发怀古之幽情,感情激荡如滔滔之江水,最后一句概括得非常有技巧,可以说是一种升华,用“人生如梦”作结,时间在历史的维度上是漫长的,然后在我的心中,这一切都会消失,都是虚幻如梦的啊!三国也好,公瑾的风流也好,乃至自己的功业得失也好,都不过是一场梦,只有那江上高高照耀的明月看尽了人间,就让我以一壶清酒敬明月吧,来祭奠这包括自己在内的古今人事。体现了作者的深沉和庄重,此时终于跳出了自我,达于无我,胸襟寥廓旷达。
四、浑然天成
全词如璞玉浑金浑然天成,叙述精简,画面鲜明,抒情含蓄,从写景到咏史到抒情有几次转折,而词人的情绪始终饱满如一,雄浑深沉,真个是“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俞文豹《吹剑续录》);文字使用炉火纯青,把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表达得准确而动人,可以说文字与生命结合得恰到好处,“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说到底,全词除了语言表现力超强、苏轼深沉旷达的文学情绪以外,造成“语意高妙”和“古今绝唱”的原因,还在于他的思想,即生命意识。它是一种作者在时间和空间上营造的人的存在感,是风流的,是发尽了光和热的,所以既羡慕和歌颂建功立业,又有悲悯人生苦短、生命无常;但是面对苍苍莽莽的自然和宇宙,一己之人生,如沧海之一粟,如梦一场,所以这时候词人是超越了,“酹江月”是一种仪式,举头望明月,低头酹清酒。此时的词人,是带着一种人类面对宇宙的谦卑和自尊、对人生的了然和旷达来敬月亮的,也是在敬人类的灵性与生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