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翻译】有德的人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因此实际上是有德的。下德的人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德,所以实际上没有达到德。上德的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下德的人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上仁的人有所作为却出于无意,上义的人有所作为却出于有意。上礼的人有所施为而得不到回应,于是扬着胳膊,强迫别人跟随他去行动。所以,我们从这个道理可以知道,失去了道后才有德,失去德后才有仁,失去仁后才有义,失去义后才是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是道、德、仁、义变得淡薄时才出现的,当然就是社会动乱的祸首了。所谓先知,不过是道的虚华表面,是愚昧的开始。因此,忠信守道的人立世,为人当敦厚而不轻薄,实在而不虚华。所以,应当舍弃轻薄虚华而采取朴实敦厚。
【主旨】读懂道德经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时刻清楚老子《道德经》的读者是上层阶级,而不是底层,知道了这个前提,我们才会知道切换角色来理解老子本章内涵,不同阶层的人,在同样规则的约束条件下,做出完全相反的决策的本质是什么?这正是本章的核心主题。也是人与人的差距到底在哪的底层逻辑。
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个人非常认同著名经学家王弼对德德注解:“德者,得也”,就是得到、收获、利益意思。上,指的是上层阶级;下,指的是底层。
整个的意思就是上层阶级不被所谓的游戏规则、道德枷锁等手段约束自己,因为自己就是规则的制定者,就像宪法,本质上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谁是上层统治者,就对谁有利,没有人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历来如此,以后也不会有任何改变,规则都是约束他人的利器而不是自己的紧箍咒,上层不约束自己恰恰是对利益强有力的保障手段,就像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有奖活动,一般最后都加一条,“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
而作为社会的底层,不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被上层给出的约束是最多的,做人要道德啦、谈钱都是小人啦,吃亏是福啦,要同情弱者啦,宁可吃亏也不要让人背后说自己啦......从学前教育的家庭开始,到学校、再到社会,此类种种价值观的灌输有时候会伴随一生,造就了社会底层大脑混乱,处处充满紧箍咒;而实际上,作为社会底层的人如果想要崛起,必须抛开整个社会强加给自己的规则,必须脑子清晰,唯利是图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个人和企业的崛起都是有原罪的,违法不敢说,但必须违背社会主流价值观,否则不可能逃离魔抓。
所以,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是告诉我们,做事的过程中,首先要搞清楚的是自己在什么位置,如果你是上层的阶层,不要约束自己,而如果你是底层,要敢于卸下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道德枷锁!看似都是违规操作,但却是对自己利益化的最好保护手段。
2、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有句老话叫:“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背后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已经取得成绩的人担心自己的动作会打回原形,所以就会有所收敛,而还没有取得成绩屌丝一个的人,反正什么都没有,说不定自己因为有所动作而有鞋穿了,老子这里要表达的意思和这个差不多。
上层阶层已经有了地位、名望、权力、资源,过上了好的生活,所以维持现状这是对自己的利益的最大保障,就算再经过努力作为,也不会改善太多,可能还会影响现有的利益,权衡利弊,还是不动为好。
很多有钱的人,尤其是富二代,手里的钱如果自是消费,享乐这一辈子及甚至是几辈子都花不完的,如果脑子不清醒,自身没有几把刷子,想着自己要干点事,要完成点理想,很快就会因为经验不足、被强人盯上、市场不确定性等等因素收割殆尽,所以,对已经完成积累的人来说,无为而无以为,才是最佳策略。
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而对于没有社会底层,要资源没资源,要人脉没人脉,要钱没钱,经验不走,机会有限,就不能老老实实的了,一旦时机成熟,就必须冒险搏一把,要没事找事,成了万户侯,不成再做草民呗,底层最大的毛病就是想太多、瞻前顾后,本来就没啥,还穷算计,自然就很难突破啦,这是底层之所以一辈子都在苦苦挣扎的真实写照。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仁,本义是对人友善、相亲,后来慢慢发展为仁爱,仁义,是一种自我形象的展示。这句话的本意是:作为上层阶级要注重自己的形象,损坏自己形象的事不要干,有权、有钱、有地位就高高在上,前呼后拥,对比自己差的呼来唤去、瞧不起人,这对树立自己的仁义形象没有任何的好处,只会给自己树敌,增加被人与自己的对立,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利于自己仁义形象建立的事多多益善。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义,义气,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很多人都有这个毛病,过不了自己的良心关,完全基于自我感情对外设施,往往很快就会被舆论压力压得喘不过气,被关注的对象麻木不仁、恩将仇报的事比比皆是,丛飞助力力的学生就是个现成的案例,所以,老子说基于自我感情对外的实施要有选择的做,绝不做烂好人。
3、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礼,行为准则和规范,前面我们讲过,任何人或组织的积累都是有原罪的,上层之所以是上层,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做事首先考虑的利益,而不是道德不道德,违不违法,也要看是不是划算,所以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商业活动中,违约不违约不在于合同约定的条款,而是违约后是否能利益最大化,如果不能带来利益甚至还有损失,那就老老实实执行合同约定内容。
所以,老子这句话的内涵是,管他约束不约束的,我们做事情应该先算清楚利益这本经济账,其次才考虑外部的约束条件,如果自己约束了而没有得到好处,那就直接扔掉了,没有必要有太多的情感和道德羁绊,管他礼不礼仪的。
4、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这里,我们不能从字面意思理解为道德、仁义、礼仪,需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避免断章取义,道,我们都知道是办事的规律,德,就是得到,收获和利益的意思,仁,就是仁义,自我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义,就是基于感情对外的设施,礼,就是秩序,法律法规的约定。这样,我们就很好理解老子这句话的意思了,其实这是一个人层层自我丧失的一个阶梯,一共五层,从自律到外部管束。
第一层,就是我们最好按照规律办事,不应该受自己主观情绪的影响,规律就是规律,不因个人意志而转移,得者成之,失者败之。
第二层,规律很简单,但是非常的反人性,真正做到的人不多,绝大多数不按规律办事,而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对利益的追求不择手段,在违法犯罪的边缘疯狂试探。
第三层,既不按规律办事,又对自己的利益追求不是很清晰的时候,人就比较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努力维护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好印象,没人愿意做他人眼中的小人、坏蛋,即使是大奸之人,在家乡都会表现的十分仁义以博得好名声,都不想在自己熟悉的圈子丢面子。
第四层,但是恰恰有的人,不管不顾自己的形象,就按自己的内心喜好交朋结友,与他人交往讲的是义气相投,完全基于个人感情对外的一种价值互换。你豪爽,我比你更豪爽,你大方我你更大方,你为我两肋插刀,我能为你赴汤蹈火,哪怕是杀人越货、谋财害命、违法犯罪、惹众怒的勾当,也在所不辞,在彼此眼里,义气才是要事,至于他人的生命,视之如草芥又如何!
第五层,就是社会对大家的行为规范,通过法律约束,再不遵守就要开始采取暴力对你进行处罚,法律是道德的底线。
5、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道德褪尽,法律显现,如果说法律是道德的最低尺度和价值标准,那么说礼仪是忠义的最低尺度和价值标准一样适用,只要你遵守法律你就是道德的,只要你有礼仪规矩就是忠义的,这样问题就大了,因为一旦有了标准,就会有人钻空子,不管什么事,一旦到了要采用强制手段处理,出乱子在所难免。
所以,前面讲的那五个层级除了遵守道的规律办事,其他的都是华而不实的,道、德、仁、义、礼,就是一个人从向内求转为向外求不断丧失自我的过程,违背规律办事是人走向愚蠢的开始。
6、是以大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厚和薄,指的是财富和资源,老子这里直接指出,我们要接近资源而不是远离资源,资源的背后是权力、是关系网、是能力圈等等东西,资源越丰富的地方,我们的机会就越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离开北上广深,因为这里的资源多,能够作为的空间大,很多人理解这个道理,但是往往做的时候就忘的干干净净的了,喜欢和自己一群老发小、自己的小圈子几个人交往,不愿意拓展自己的人脉圈,即使有机会和有资源的人在一起,也感觉很没面子、很不舒服、伤自尊,从内心里边抗拒这样的机会。
举个例子,很多人在职场上,老板说给个机会,让上台说两句,心理紧张的不行,连连说不行不行,就白白丧失了领导了解和考察你的机会,这样的人,脑子完全是糊涂的,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7、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中国人太虚伪,讲调调,太爱那二两面子了,这是很多人穷其一生都难以治愈的毛病,尤其是年轻人,买各种包包、香水、名表、名牌鞋服,月光一族的典型,甚至不惜欠下各种网贷,也要满足自己的爱慕虚荣,恰恰没有想过将仅有的资本用在学习和自我价值的提升上,一副混的风生水起的样子,其实空的很。这都是自己内心在作怪,我们一定要抛弃这种“慕虚名而处实祸”的做法,实际利益远远高于表面虚名。
【小结】经过上诉分析,我们明白了老子本章想要表达的核心内涵!
作为统治阶级的上层,不会被道德羁绊,而是通过设定对自己的有利的规则获利,而社会底层,资源有限,只有突破道德约束才能往上爬;不随意作为是上层社会保持现状持续享有资源的最佳策略,而社会底层资源、机会都有限,必须采取主动冒险的机会主义,不断的通过搞事才能有所作为。
上层有资源的人,对自己象形有利的是要积极参与,不能按自己的情感随意施舍,不然很可能吃力不讨好,对于规则,经过权衡计算,有利益就遵守,没有利益就扔掉。道、德、仁、义、礼,是一个人自我不断丧失自我的过程,违背规律办事一开始就错了,注定要失败;接近资源也是成功的规律之一,重利益和慕虚名我们一定要选对!
如果你还想学习更多,关注公众号“老布研习社”,更多的干货等着你,记得好好吸收和消化,你的关注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
看到这里,有收获吗?有收获帮我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