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多读书,假如某天突然要被砍头,最后关头才倒得出墨水对这个世界说两句漂亮的遗言,而不是只会高喊“大人冤枉啦”。
李斯,秦始皇的得力助手,帝国丞相,在漫漫史河中足可称得上是一等人物。他原本是楚国小小文吏,不满足于每天喝茶看报一眼望到头的小公务员生活,于是毅然裸辞,长途跋涉翻山越岭来到名满天下的圣人荀子门下进修,学习治国平天下的大道。学而有成后便下山奔向当时最有望能一统天下的强秦,要赶上这波酝酿了百年的大风口,好飞起来建功立业。
到了秦国,李斯凭着“我的老师是荀子”这块名校毕业敲门金砖,碰到的壁都碎了,一路畅通无阻就得到了吕不韦丞相的器重,然后在工作中顺理成章接触到秦王嬴政,高谈统一天下的大略方针,秦王一听十分上瘾,大概如同刘皇叔得到了卧龙,听了一篇拨云见日的隆中对,感觉江山弹指可定。李斯得到秦王重用,随着谋略施展并逐步取得成效,一路加官晋爵,人生仿佛开挂。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秦王晋升皇帝,三年后李斯晋升丞相。大一统后李斯继续为治理国家发光发热,诸如改分封制为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订宪法等,妥妥一枚大秦帝国总设计师,他的这些制度,可以说是一直影响后世两千年直到如今。如果说秦始皇为千古一帝,李斯则为千古一相。
前210年,始皇巡游途中病死沙丘,遗旨的意思,是让正在与大将军蒙恬一起守边关的长子扶苏回来继位,赵高对李斯说,“如果扶苏继位,蒙恬就会倍受恩宠,到时候恐怕就没你什么事了,”李斯被说动,与赵高同谋篡改遗诏拥立胡亥继位,并以假诏赐死扶苏和蒙恬。
胡亥当了皇帝后只顾傻傻享乐,赵高独揽大权。底线都被抹除掉的赵公公,一朝得了势,便将埋藏内心几十年的阴狠残暴尽情挥洒,杀起人来不眨眼,李斯不会想到,自己最终会被这位曾经的合作伙伴安上谋反罪,腰斩灭族。
临刑前,李斯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多想我们父子再一起牵着黄犬从老家上蔡东门口出去打野兔,可惜那样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李斯一身不世之功由于最终个人的失败,很少得到后世称道,那篇著名的《谏逐客书》则偏于苦口婆心讲道理缺点灵气,也不能媲美于文章大家,只有人生最后这句遗言,开创简单怀旧派之先河,悄无声息地拨动无数后来者的心弦,化为黄犬之叹的典故,在人间永远流传。
陆机,三国末期吴国人,祖父陆逊火烧连营大败刘皇叔七十万大军,父亲陆抗官拜大司马镇守荆州,都是东吴威震八方的顶梁柱。陆机长到二十岁,祖父,父亲都已经去世多年,东吴亡了,三国一统归了晋,陆机退居家中,闭门苦读诗书近十年,蕴养了一身绝世才华。
文人都有一个做官的梦想,陆机带着弟弟陆云,从江南老家出发,一路游山玩水来到大晋的京城洛阳。想做官还得有人引路,陆机拜访了当时在文坛政坛都享有极高声望的太常张华,几番接触下来张华对这两位年轻人的才华赞不绝口,对圈内人士说,当年曹孟德想吞并东吴抢回大乔小乔两美人,可惜没能成功,而今我们做到了,统一了吴国并得到了大陆二陆双才俊。有了大名人张华站台,陆机两兄弟很快名声大噪。
往后的十余年间,陆机游走于京城权贵圈,过着比较得意的生活,官做得不大名声却是响当当,往来结交皆显贵,在当权者面前也混了个脸熟。
可惜陆机大概是命不好,青年时本可以继承家业拜将封侯,赶上亡国了,中年凭着自己的能力前途本是大有展望,这时又赶上了八王之乱爆发,几位故交好友苦心劝告,中原就要大乱,离开洛阳回江南老家去养鱼种花吧,可以在乱世中保全性命。陆机却自觉一身本领,是到了拯救苍生的时候了,奋不顾身投入到成都王司马颖的麾下。
后来陆机得到了司马颖的重用,出任河北大都督,统领三军,可他本是吴国人,在西晋朝廷中一无威望二无势力根基,单凭一己才力,孤零零坐上高位,手底下人既嫉妒又不服,联合起来诬告其谋反,司马颖听信谗言,下令将陆机逮捕杀害。
临死前,陆机泰然自若,只是叹息道,“华亭鹤唳,可复闻乎!”(华亭谷白鹤的叫声,以后再也听不到了)陆机熟读经史,不知道这时候是不是想起了李斯,临走一叹竟如此相像,这是有意的模仿,还是无心的巧合,在那一刀下去之后就再也无法考证。后来者常把他们俩人联系到一起,比如李白就有诗云,“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人生固有一死,不管成败,若得只言片语流传,也可聊补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