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孔子《论语·颜渊》
曾子说:“君子用内在的文化来交友,在与朋友之间的日常行事上增进自己的仁心。”
一个人在与人交友的时候必须要有内在的文化涵养,这些或许只是在表面上的形态,比如言辞、爱好等等个人的修养以及知识面。比如茅台上海的经销商董总邀请我们参加茅台酒品鉴会,在品鉴会除了茅台酒之外还介绍了中国的酒文化和西方的酒文化,甚至还涉及到香烟、雪茄以及公益等。这些文化成了他个人的文化,也可以说是专业,也可以说是内在的知识,在酒会上的言行举止就是涵养。这些是个人内在的文化,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内在的文化来与朋友相交。
而我们自己的仁心到底仁不仁?这就要在朋友之间验证了,一个人是否真的具备仁心还得在与朋友的相处上验证。比如,在现实生活中人都希望朋友好,但其实内在并不一定希望朋友比自己好,这是常人的一种心态,特别是与自己亲近的甚至是从小长大的那些发小、同学相处时,也就是所谓的老朋友。所以我会反思一下,我十几年的老朋友们,不知道他们都怎么看我,我有没有为难别人?有没有能帮的地方尽量帮他人一把,是不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致使我的仁心不够真?在与这些人的相处上会看到我到底是嫉妒心、愤怒心、傲慢心,是一脸无所谓的态度朋友与自己无关,还是有仁心,愿意多帮助身边的朋友,有生意就介绍给身边的朋友,有资源也愿意拿出来分享给朋友,真心实意地希望对方好,这份心意的真假我觉得会在朋友的相处上验证,而朋友对我的看法其实就是我有没有做到仁心的重要验证之一。
所以在与朋友之间的交流中看一个人的文化涵养,而真正考验一段友情是否走得很远的是我自己有没有一颗仁心,是有没有为朋友做一些成就他人的事情。当然这也包括日常中的家人、同事等等。在饭桌上高谈轮廓可能很多人都还是比较擅长的,但是真正要做到为朋友提供一些方便和帮助他人才能够得到朋友、同事、家人的认可,做事实才是硬道理。所以,总结出一个中庸之道的点,平衡一下,不是说做了实事就不说话了,那样就和朋友没话说了,吃饭喝茶也就没气氛了,也不是说高谈轮廓空喊两下不干实事就好了。我们要高谈轮廓地做实事,既要交友的时候大家聊得畅快,又要做事的时候相互帮助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