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内容是《魔法岁月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第二章,第23页至49页。这一章主要描绘了0-18个月孩子的精神世界。
可以思考两个问题:
你会怀念母亲的怀抱吗?
你还记得什么时候第一次感受到了孤独吗?
1
妈妈的怀抱
古老的希腊神话中,斯芬克斯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向过往的路人索要一个谜语的答案,回答错误者会被它吃掉。这个谜语是:“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腿最多的时候,也正是他走路最慢,体力最弱的时候。”我们都知道答案是“人”。
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人”,而“人”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迷。这一点从我们出生就被印证了。心理学家难以揭示新生儿的内心世界,那些理论虽未证伪,同样也难以证实。
虽然出头的头几周里,婴儿还不能辨认母亲,但他们却实实在在需要母亲的怀抱和保护。
心理学研究曾有极端案例:孤儿院的婴儿们获得哺喂,但没有任何与养育者的亲密接触,最终这些婴儿都死去了。著名的恒河猴实验:让新生的婴猴从出生第一天起同母亲分离,以后的165天中同两个母亲在一起——铁丝妈妈和布料妈妈。铁丝妈妈的胸前挂着奶瓶,布料妈妈没有。虽然当婴猴同铁丝妈妈在一起时能喝到奶,但它们宁愿不喝奶,也愿同布料妈妈呆在一起。这两个案例让心理学家得出结论:身体接触对人类婴儿的发展超过哺乳的作用。
心理学上认为婴儿出生6周以后,便开始发展出与母亲的依恋关系。母亲与孩子的亲密接触,会让孩子把母亲与快乐、满足和保护联系在一起。母亲的照料让婴儿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这有益于孩子以后神经系统在接受和处理强烈刺激时的稳定性。
与养育者的连结是人一生最重要的情感需要。在婴儿时期获得的来自养育者的爱,将成为孩子一生的精神宝藏。
2
发现自己
苏格拉底说:“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人类从婴儿时期,便开始了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的进程。
一开始,婴儿无法区分自己的身体与别人的身体、心理意象与知觉内在世界与外部世界。就像还在妈妈肚子里那时候一样,婴儿最早并不知道妈妈是另一个人,他觉得他和妈妈是一体的。当他终于发现母亲是另一个人时,他便开始学习区分自己与外部世界。
婴儿吃手、吃其他东西,发现其中的差别,这在婴儿形成“我”的感觉和“其他”的感觉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然后,婴儿努力学习区分心理意象和真实物体。经过反复练习,婴儿终于能够区分心理意象和真实物体时,他发现脑海中的乳房或奶瓶不能解决他的饥饿问题,只有真实的乳房或奶瓶才能让他满足。在认识到这一点以后,他在人格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他真正成为了一个“人”。
从这时候开始,婴儿陷入“分离焦虑”。他依恋自己的母亲,对陌生人感到恐惧,母亲的离开会让他格外焦虑。对客体永存的认知进步会帮助婴儿缓解焦虑,因为他们知道母亲离开并不代表母亲消失,她依旧会回来。正如前文所说,婴儿有能力对抗焦虑,并不需要母亲时刻陪伴。当孩子逐渐构建起一个客观世界,这个世界中人和物的出现和消失、来和去都遵循一定的规律,那么他就能在心智上对环境有所控制,这能帮助他克服分离焦虑,即使母亲暂时离开,他们也可以承受。
这一部分关于孩子的认知发展,由于本书成书较早,有一些数据,后来的心理学研究有所纠正。比如目前心理学普遍认为婴儿在4个月大的时候就能够发展出对客体永存的认知,而不是本书中提到的9个月。同样是在约4个月的时候,婴儿就可以辨认母亲与陌生人,而不是本书提到的8个月。
3
探索世界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认知发展与其大运动发展息息相关。当孩子因大运动发展获得新的运动能力时,他们便可以更好地探索这个世界,从而促进认知的发展。当婴儿会翻身、会坐、会爬乃至会站立,世界便一次次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他们面前。
这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孩子探索的对象,他们不知疲倦,不按成年人的套路。我们成年以后,很难再现我们婴儿时期那强烈的探索欲,那时的我们是一个个冒险家,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向外探索的热情。母亲的爱使婴儿爱上外部世界。这种冒险让孩子在反复行动中最终战胜危险,从而克服了相应的焦虑。相对而言,那些在收容机构里无法感受到关爱的婴儿,就很难找到探索的乐趣,很难被外界物体所吸引。
婴儿第一次独自站立,迈出人生第一步,是他人格发展的里程碑。这是我们每个人第一次强烈地体会到孤独,虽然我们无法提取这部分记忆。独立行走让孩子深刻认识到一个独立的自我,从此他的人格发展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我们从小到大每一次成长,都让我们离母亲更远一点,然而婴儿时期建立的情感纽带却会将我们永远系于母亲的心头。这看不见的牵挂,就是我们勇敢向前的最深层力量来源。
4
文明的进程
文明对孩子来说,不是与生俱来的。把文明在适当的时候传授给孩子,是父母的职责。
当孩子长到一岁左右,自主意识会明显增强,就是塞尔玛所说“违拗期”。这个阶段,父母会为了传授文明和教养的需要,频繁干涉孩子的快乐,这当然会遭到孩子强烈的抵抗。现实中,我们也常听到一些父母说,孩子一岁以后不听话不好带了,这实际上是因为孩子发展了,而父母还在用对待小婴儿的方式对待他。父母需要的是尽快升级自己的管教方式,以适应孩子的成长阶段和特点。
塞尔玛告诉我们,孩子的出生第二年的“违拗”,实际上正是他在努力成为一个人并建立与世界的永久联结。父母无需将此当做对养育的反叛,采取高压政策。塞尔玛在这里用了一个政府与公民的比喻,形象地指出,父母应当允许孩子对一些小事表示反对,并保持巨大的耐心,通过引导,让孩子把这种独立精神用到其他有益于其人格发展的地方。
语言是文明的一大特征。出生的第二年,孩子还将迎来使用语言这一发展的里程碑。
塞尔玛最后总结:从新生儿到18个月,孩子从完全的混沌状态发展到四处走动并能够使用少量语言,有自主意识,对现实世界有无尽的探索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