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读书打卡第401天,我是来自山西太原的史文霞,今天的读书内容是孙瑞雪的《完整的成长》第九章《自我创造的历程》第三节|自我的诞生:“我的”想法是我的
自我的诞生是从自我意识开始的。
自我意识的诞生,是一个生命第二次的诞生。第一次是生命的诞生,第二次是自我的诞生。对于一个人来说,第二次自我的诞生和完成才意味着他真正的升华和自由。因此人类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自我意识的进化才演化到今天的状态。
易易两岁半,刚刚进入自我的敏感期。这个时候几乎什么都是“不”。
如果你问:“你吃饭吗?”他会说:“不”。但其实他正吃着饭呢。你问:“我们去洗手。”他会一边洗手一边说:“不!”用相反的语言来证明和区分“我的“想法,这正是儿童有意识的练习和使用自己的意识和意志,这样的时候就表明儿童开始有了自我意识。
当儿童走过了“我的”东西,“我的”身体,“我的”物质时,更高层面的东西就会产生,这一次是意识领域的东西,我的意识是“我的“,我的想法是“我的”。无论此刻我真的是要这样做还是不这样做,都无关紧要,要紧的是:我的想法就是我的,为了表明是我的,我就和你的想法反着来。
“不”也叫“非”,是逻辑的重要组成,是逻辑的否定。逻辑的否定,在演绎逻辑中起着创造的角色。
把一个言语否定了,把一个意思否定了,把一个问题、要求,甚或命令否定了,显然是“我”的显示,学习说“不”,对幼儿是一个很有趣的事。
月月,入园的第一天,当其他人想靠近他和他打招呼,他就表现出一阵阵的尖叫和拒绝,他只接受自己班上的老师。
几天之后,园长在幼儿园里再碰到月月时,刻意与他保持一段距离,平静又友善的看着他,效果很好,他没再尖叫,也只是平和的看着园长。
月月已经对“我的”达到了一种极度的敏感:“不是我的东西你不可以拿,我你不可以碰”,而是你的意识对我有企图的时候,我就会毫不犹豫的跳出来维护“我“。这就是儿童强烈的自我意识的。从此独立的历程就开始了。
儿童表现出自我的意志,是他成长中极为关键的环节,尊重他的意志就支持了他的成长。
从意识形态形成自我。儿童为了确定自己,开始在意志上同成人抗衡,毫不犹豫的果断执行自己产生的每一个想法。这种反复的尝试能迅速的建抅起儿童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儿童自己与人的关系、儿童自己与物的关系,而不是成人的世界观要求儿童的内容,这3种关系派生出了儿童与自己的关系和儿童的身体、情绪、感觉、心智的成长状态。一旦儿童走上了形成自我的路,其后就走在了一条人性自然法则的发展道路上。创造自我的愉悦感和力量感,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意志,使他本能的感觉到那条成长之路。这是人的天性,或者说人本身就蕴含着自我成长的内在力量,这是自然的、天赋的。这种力量在儿童期一旦形成就会固定在孩子身上,而这种实现自我的倾向和要求,远比儿童因为遇到痛苦而停止发展的力量要大的多,关键是那个自我是否能在童年形成。
这个时期结束之后,儿童的自我意识开始确定的、完全的表达自己,他在意志的陪伴之下变得强大和沉淀下来。
“不,我不愿意。”自我在这个年龄阶段已经开始产生划分界限的功能,物质界限产生后,意识的自我产生后,心理和认知的界限将在儿童未来的生活中逐渐建立起来。
自我意识使人拥有力量、理性和价值感,并让我们在之后的成长中更加尊重其他人的自我生命体。
当自我被确定下来的时候,理性就伴随着自我走了出来,理性是超越内在的环境和外在的环境,是超越内在、外在环境的彼此影响,达到了尊重真实的客观存在。这非有自我不可。
4岁的睿睿这样对妈妈说:“这是你的想法,我的想法和你的想法不一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对吗?”睿睿妈妈语塞了,地知道小小的儿子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想法了。
妈妈心疼儿子,把儿子调好的5点闹钟拨到7点,早上醒来成成哭着大声说:“你有什么权利剥夺我早晨5点起床的感觉?”
孩子把感觉也从成人那里分离了出来。
洋洋说:“妈妈,你在想法上强制我,爸爸在方法上强制我,你们为什么这么爱强迫人呢?”爸爸说:“完了,有自我了,越来越强大了,管不了了。”
孩子从“我的”开始,从“不”起步,开始占有“我的”东西,拥有“我的“想法,“我的”意志……5岁时孩子开始慷慨分享“我的“东西,以便拥有“我的”朋友,获得分享之后的“我的”心里感觉,“我的”爱和友情。
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会有自己的思想,会依着自己生命的智慧创造自己的精神。也可能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会创造出最伟大的思想体系,世界因此而更为文明。而这些都是从发现“我的”开始起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