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要领导人指出“要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为基层治理指明前进方向。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广大基层干部要从小小“六尺巷”中感悟浓浓“治理情”,将其与现代治理理念相融合,共同书写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新“文章”。
以“谦逊礼让”为基,彰显基层服务温度。康熙年间的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在家宅纠纷时,决定先退让三尺,深受感动的邻居,也退让了三尺,两家让出一条六尺巷。“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谦逊礼让”的高尚品德。孔融让梨、程门立雪、曾子避席等谦虚礼让的故事,体现的不仅是一种待人接物的文明举止,也是一种为人处事的信任和尊重。党员干部要谦虚谨慎,在日常工作中对于小摩擦、小纠纷,要多向领导和同事请教,学人之长,容人之短,不求全责备。在基层治理的过程中,要时刻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通过调解、协商等方式,从根本上彻底解决矛盾。
用“廉洁齐家”之法,助推基层作风清正。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六尺巷的故事生动表明,只有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如此方能让他人服气、让群众满意。卢作孚的家风是“创造而享受幸福”,曾国藩的家风是“做读书明理之君子”,梁启超的家风是“拿趣味做根柢”。党员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到党风政风和社风。党员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党员干部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
用“德治法治”之力,增强基层善治实效。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六尺巷调解室”,运用“听、辨、劝、借、让、和”六步走法则,在基层治理领域创新形成了“六尺巷调解法”。要发挥法的“他律作用”,通过普法讲座、法治活动等方式,把普法工作融入工作生活,不断增强法治思维。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德的“自律作用”,充分运用“六尺巷”所蕴含的等文化精髓,引导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培育良好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