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是的,又是我,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那位朋友的关于选择这件小事的体悟。
小学到初中,或者可以说是出生到初中,男孩从来没有做过一次选择。大包大揽的父母帮男孩做了所有的决定,从发型到衣着再到所要读的学校。最要命的是,父母所遵从的父母经验和完美父亲这两个规律,更是导致了男孩风筝一样被父母牵在手中。
这里解释一下,所谓的父母经验,就是父母的经验,他们会根据他们八、九十时代所经历事情来定义现在一零年代的事情却不管这样的经验是否适合,只要不出问题就是合适的。而完美父亲则并不是意味着男孩的父亲是个完美的人,是指在父亲眼中,他自己是个完美的人,也就意味着他并不会听从他人的意见。这两个致命的点直接导致男孩无法做出原本应该是他自己做出的选择。
但一直到了初二那年,男孩恋爱了,他第一次做出选择,他的内心逼迫他做出这样的选择。但他并不知道那意味着什么,这就导致接下来的他摇摆不定。对于女孩,是喜欢吗?但与此同时这个选择在男孩看来,他的学习可能会由此而变差。日复一日,他懵懵懂懂,活的迷迷糊糊。
第二次的选择是高一放学的那个下午。那天天气很好,班上的同学要回去吃饭,所以都走得差不多了。剩下寥寥几个人,包括男孩和那个女孩。男孩还记得,那个下午,女孩问他一道物理问题。男孩拿起手中的笔做演示,就是演示中男孩和女孩的那个对视。他很清楚的记得那个对视,维持了几秒,但男孩觉得那经历了很久很久。很好看很好看,很喜欢很喜欢,这种感觉激红了男孩的脸,他的心好像都要跳了出来,那种感觉他从来没有过。但他思前想后,也可以说是胡思乱想。终于,他做的选择是把这份激荡了满怀的爱意藏在心中却不与那个女孩说,他想等高考完后再与女孩述衷肠。但事实证明,这样的决定是最差的决定。拖延,对任何人,对任何事情来说,都是一个很坏很坏的决定。结果很合情合理,女孩被另外一个男孩追到了,男孩孤单一人考上了他“心目中”的本科。
男孩像下图这样载过那个女孩,很多次.
第三次选择,那年大三,考上本科就必须考研究生的这个决定是男孩爸爸做的,男孩没有否决,他去考了,考了两次,两次都失利。在人生的岔道上,很明显,男孩又没选对。更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成绩得到后的那天夜晚,男孩父亲怪他没有主见,觉得他不该浪费时间去考研。这,真是,怎么说,无奈啊,这可真无奈啊。
得知考研失利后的那段时间,自责,焦虑,慌乱,迷茫,各种情绪一一涌上心头。心里郁闷,无人可述,那段时间,男孩迷上了抽烟,开始花钱买烟,一包又一包。怎么这样,怎么是这样,男孩自问。但他想清楚了,以后的人生,要靠自己去决定。
迷茫后的第一步,男孩承认了现在所遭遇的所有所有,都是自己造成的。第二步,明确了别人的意见要听,要选择的去听,必要时可以不听。第三步,以后的决定都要由自己做,综合考虑现有的情况去做这个决定。第四,决定一旦做下,全力以赴,不可摇摆,不可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