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蔡澜——一个随性的人间极品
在文人中,喜欢吃并且把自己的美食喜好用文字去书写的作家,我熟悉的,总共有三个。
一个是汪曾祺,一个是于谦,另一个呢,就是蔡澜。
以前也听说过蔡澜,但也仅止于知道有这个人而已。
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嘻嘻哈哈,是蔡澜给我的一个整体印象。我没觉得他认真做过什么,但似乎他做什么都挺成功的。
人生观也豁达,在交女朋友这一点上,也是心得颇多的。哪怕是年过七十,对于很多美好,依然有自己的追求。
蔡澜老先生,真是一人间极品!豁达通透如此,人间少有。
就像我读的蔡澜先生的这本《万千风味,都是人生》一样,它引领我进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
2.《万千风味,都是人生》
《万千风味,都是人生》这本书是蔡澜先生的散文随笔集,其中收录了蔡澜先生26篇随笔散文。跟随着蔡澜的文字,我们和他一起游览世界,去品评美食,去积极生活,去感悟人生。
蔡澜先生有多重身份,他出生于新加坡,父亲蔡文玄是一个诗人,母亲是一个校长。父母对他的影响很深,母亲教会他如何生存,而父亲教会他品味生活与艺术。少时,他跟随邵逸夫学习做电影监制,在香港的40年,他制作的电影几乎全都大卖,也是赶上了香港电影的好时代,钱财于蔡澜来说,从未匮乏过。
因为不缺钱,也因为好吃,所以,他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了专业。从一个老饕变成了一个专业的美食家,人称“食神”。他当过《舌尖上的中国》这个著名纪录片的节目总顾问,并且还写下了大量的美食专栏,这些关于美食的散文结集成册,就成了一部部作品。也因此,蔡澜才有了这么一个专栏作家的身份。
鲁豫曾经在一次访谈的时候,问过蔡澜这样一个问题:在你合作过的这些导演中,有没有你喜欢的那一个,或者相对来说,比较不讨厌的那一个。
蔡澜很敢说:一个都没有。
他们都是为了自己成名就好,根本不会管别人的人。蔡澜声称,自己做了40年的电影,但最终并不喜欢做电影。欣赏倒还可以,做电影监制就算了。
所以,他才说,自己最好的朋友,恰好是和自己职业上没有交集的几个人,尤其是他与金庸、黄霑、倪匡相交甚好,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确实是有点意思。这几个人,都称得上是性情中人了。
3.豁达的蔡澜,广阔的人生
蔡澜先生的这本《万千风味,都是人生》,更是表达了蔡澜先生的那种随性自如的生活态度,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这些文字都很亲切,没有故意炫耀的成分。但因为蔡澜确实阅历丰富,所以他随口说出的话语,还总是让人惊叹不已。
蔡澜是广东潮州人,通晓潮州话,粤语,普通话,同时,又因为出生于新加坡,所以能用英语自如交流和写作,年轻时,又因为到日本留学多年,所以,日语也是相当精练。
他去过的地方非常的多,他吃过的美食遍布全世界。
美食家是一种多么让人羡慕的职业,但成为美食家的路,却不是一般人可以走得通的。阅历决定了视野,蔡澜见多识广,这万千世界,他有囊括宇宙的胸襟,也有沉浸在一碗汤里的智慧。
作为美食家的蔡澜,他不仅仅吃好吃的东西。不好吃的东西,他也吃。他曾坦言,没吃过的,没有发言权。除了猫猫狗狗,其他的,蔡澜都愿意多去尝试。
这是一种通透的生活态度,现今的年轻人,还没经历过什么事儿,就已经说自己历经沧桑了。不管多大年纪,多去尝试总是好的。但多去尝试,并不意味着莽撞。经历应该赋予我们智慧的,如果经历总是给我们带来坎坷,那说明我们在选择经历的时候,也是缺乏判断力的。
因为人生阅历的丰富,蔡澜对美食有自己的思考。他常常说话很直白,但细思量,又觉得只有纯粹的人,才会不屑于去掩饰吧。
豁达通透,想开了的人生,不过就是吃吃喝喝,做让自己快乐的事情,但就是如此,他也不能够完全做到。他曾坦言,随性如他,也没有完全任性的权利。总要去生存,总要去妥协,人活在世上,总是要顾忌一些世俗的东西。只有先生存下去,才有资格去谈艺术的美好。
所以,年岁如他,依然不能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也只能说,尽量不想做的事情就不去做,得不偿失是欠缺智慧的表现。
4.人生艰难,万千风味,皆有欢喜
总之,人生虽艰难,但看蔡澜,《万千风味,都是人生》,又会觉得,人生,不过如此,不必发愁。
好好吃饭,尽力生活。万千风味,皆有欢喜。
蔡澜先生,独此一人。他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是一个优秀的商人。他喜爱美食,又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推演到了极致。他随性旷达却依然知道人生不能全都随了自己的心意,不如吃吃喝喝,把每一餐用好,把一天过得开心,这才是最实实在在的智慧。
如果你问蔡澜老爷子,有人生困惑怎么办?老爷子多半会说:找到兴趣爱好,让自己沉浸下去,就好了。比如,品尝下美食,又何乐而不为呢?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