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义忠先生说,他开的摄影课第一堂会放映《乡村照相馆》,灯亮起时,不少学生已是泪流满面。作为摄影爱好者,一直想要补上这课,今天得空观看了这部电影,有几处令人热泪盈眶。摄影,原来可以这么有温度。
影片的剧情不复杂,父亲是一个老摄影师,在花谷村里开有一个照相馆。儿子与父亲有隔阂,在东京做摄影助理,是一个“新锐”摄影师。因将修一个水库,村子未来会沉入水底,为留住这里的风土人情,父亲受村人之托准备做一个花谷村影集,并将召集儿子回来做其助理,一起完成这个任务。习惯都市生活的儿子带着不情愿回到村里,与父亲翻山越岭,每天为三户村民拍照。随着对乡村的了解,加上其女朋友、妹妹的支持,儿子逐渐理解了父亲,对乡村产生了感情,最终在父亲病重去世前一起完成拍摄任务。
其中有几个片段特别触动我。
NO.1.儿子刚回来时,与儿时伙伴聚会,因带有大城市的优越感与一个朋友产生了争执。他的那个朋友说,你心中偶然回忆起的故乡,却是我们每天生活的现实。是啊,有时候我们会怀念起儿时在故乡的童年时光,很美好纯真,很无忧无虑。假如再让我们重返故乡,那些美丽可能荡然无存,围绕在身边的只是鸡毛蒜皮、斤斤计较。
NO.2.他们父子俩走过陡峭的山路来到一个婆婆家。老婆婆只是一个人住,却很豁达,热情的欢迎他们到来。但是拍照的一幕却让人心酸,老婆婆一只手拿着老伴的遗像,另一只手拿着儿子的遗像。后来,父亲病重时,老婆婆竟然一个人下山,带着柿子来看望他,这份乡情让人动容、潸然泪下。
NO.3.为拍摄最后一户人家,重病卧床的父亲勉强支撑出门,体力不支下儿子背着父亲爬山山岗,但是拍摄过程依然一丝不苟,完成后依然是脱帽、鞠躬,向被拍摄者道谢。只有对乡村的依恋,对乡亲的热爱,对摄影的执着,才能够表现出如此敬业。
拍照也是一个手艺,只是追求工具(器材)、刻意炫技,只是一个最为普通的工匠而已。如果将自己对周遭的热爱放入进去,用心观看世界,这样的作品才是鲜活、有生命力的。最近看了两个普通人物的不平凡的摄影作品。一个是合肥的抄表工刘涛,每天奔波于各家各户去抄表,而工作的路上就是他的摄影时间,他将遇到的路上人物百态用心记录。正因为对街头的热爱,日积月累,积攒了一大批有趣、有料的街拍作品。在成都IFS的言几又书店,我站着翻阅了他的摄影集。也许就是我们每天走过的街道,充满一种鲜活的幽默,同时也可以看出不少瞬间是长时间的守候与拍摄得到的。如今,他依然是一个抄表工,拿着小相机,走街串户。另一个是无锡酒店的电工钱海峰,喜欢坐着绿皮火车旅行,行程13万公里,坐过325趟,拍摄10年。他说火车就是一个小的社会,通过镜头记录社会百态,随着绿皮火车的推出,也是一种纪念。透过他的作品,关于我乘坐绿皮火车的记忆也被打捞出来,深深共鸣。特别是湖南山区的菜农赶集搭车那组,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命运与火车运行交织到了一起,或许不是刻意渲染,但反倒是这些客观的真实更让人动容。
今年上半年我升级了器材,也算是发烧了一把,但工具在手,却发现我无法充分发掘它的潜能,如果只是拿出去拍花花草草、糖水人像,好像欠缺些什么。现在,我知道了,是缺少一种温度。摄影,是用心观看这世界,用相机来记录下来,它的核心在于观看。首先要对所观看的事物热爱,才不会变成猎奇,才会让摄影多一点儿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