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
梅格生了孩子后,全副心思都放在自己的孩子们身上,即使丈夫想与她亲近,想参与到家庭当中,她都放弃了机会与不给予支持;后来,丈夫只有找到别的兴趣爱好,也很少在家中。一开始梅格还因为日常没有丈夫的叨扰而感到高兴,但慢慢地她也开始感到了寂寞与痛苦,感到自己与丈夫越来越疏远。
马奇太太作为旁观者又出来帮助自己的女儿疏导。她告知女儿,自己以前也与她一样,将自己的心思都放在了自己的孩儿们上,拒绝马奇先生的救援,直至自己疲惫病倒,需要马奇先生的救援。慢慢地她发现,父亲的角色也是重要的,马奇太太希望梅格不要将她的丈夫培养成孩子们的陌生人,也希望她能从孩子们的日常中脱离出来,找回自己。
梅格听了她这样的话,勇于与丈夫修复关系,家庭重回以前的欢声细语,而孩子们也有了父亲的参与与管教,更像是一个家庭。
《小妇人》的书中有太多这样的点滴,马奇太太正是我希望成为的妈妈。与自己的孩子们成为朋友,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告诉她们,“以前我也遇到过相似的情况,当初我是怎么做的,希望这样对你有用。”而非站在一个权威者的角度出发。这样孩子们在遇到开始与不开心的事情时,都会想到妈妈,想告知她。
书中还有一些我很喜欢的情景;一天即将过去,孩子们与父母站在一起,谈论自己今天伤心或愉悦的事情,不仅仅是孩子们分享,马奇太太也被“要求”分享一二。
孩子们即使永航,但也家书不断,交流不断......
这些种种,组成了《小妇人》。
而这本书,也会成为我孩子的胎教书、床边书,我希望我的孩子,也能感受到这般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