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另一个世界,能让人平静下来。
甄嬛腹黑吗?
有作者曾分析,甄嬛才是真正的腹黑,更重要的是她不是一点点进化的,而是一开始就如此。比如她们刚进宫,自己藏拙避宠,最好的姐妹眉庄得宠,她恭喜祝贺,却没有半点提醒。实际上她有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刚进宫不能风头太过,却从不提醒姐妹。后来甄嬛知道眉庄在用药求子,只说自己不吃,却没有告诉眉庄这样的行为在宫中很危险,她已经怀疑里面的门道,却丝毫没有说出来。这些事情一件件一桩桩都说明甄嬛根本没有拿眉庄当姐妹,她才是真正腹黑,明明知道会有不好的结果,却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
似乎有道理,但全是阴谋论的调调。
若非天才,请不要自视甚高,你想到的别人就想不到吗?
放回剧中,甄嬛她们进宫,就是要争宠的,万不得已才退。哪有一开始就劝别人退的。甄嬛一进来就受到惊吓,这是她的经历。讲出去别人未必听,听了又怎样,哪能个个都像她一样有条件有能力先避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盘算和命数,参差不齐才是本源。她可以提醒眉庄小心,也只能到这了。试想,好姐妹受宠,她能做的只能是恭喜,说别的都有嫉妒的嫌疑,认为她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后面的事情也是如此。
为什么许多人讨厌父母?
父母经历过人生,总是未卜先知地说许多“丧气话”,虽然是颠簸不破的真理,总叨叨也让人烦。不是不该说,而是要在恰当的场合、氛围下才能说。
鲁迅讲过一个小故事,有户人家做满月,亲朋好友都祝贺孩子将来中状元当驸马升官发财,一个人却说孩子将来会死的。是啊,人活百年终有一死。这个人说的是实话,其他那些荣华富贵倒不一定都会实现。可这个人是会被轰出去的,作者总结,实话不受欢迎。
得出的结论是:社会风气不好,满口谎话的人得天下,说实话的反而被赶出去。
可真是这么回事吗?一个人再诚实,也不可能在人家做满月的时候去说这个孩子将来是要死的。
脱离了社会角色,讲实话,不仅不是美德,反而是拒绝履行社会义务,时间长了,那是自绝于社会。
罗胖节目中提到,鲁迅总结的有问题,不是实话受不受欢迎,而是一个人基于什么样的身份说什么话,
现在父母为什么难做?
传统父母是权威型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等孩子们长大了,有“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是家中的神,是要孝敬的,这种我们文明的调性,最早的舜,他的父亲娶后母,想要弄死他,他只能躲避,该孝敬还是得孝敬。
现在,我们尊敬父母师长老者,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而不是因为他们的身份。
现在父母很多时候和孩子是朋友的关系,可又回到父母的位置上,若是分不清日常生活和特殊时刻,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指责批评,久了两者都破坏掉了。
美剧中经常看到,遇到孩子的有些问题,会开家庭会议,特别指出来,日常生活中少唠叨。
说回甄嬛,提醒眉庄小心,不要露锋芒,不做违规的事情,这些是长辈们的特权,甄嬛是闺蜜,她不能说,说了就是认不清自己的身份。出了事她施以援手,就是真朋友了。
18岁前,家长老师会教育我们,他们说的大部分都是对的,可时代在变,也有局限性,再长大了,没有人能真正全方位指导我们,能在某些方面找到导师,就已经非常幸运了,大多数人是没有的,我们的路都是我们自己跌跌撞撞走出来的。
要说导师,也只有我们自己。这也就是反省、总结、及时回顾的重要性,我们把自己内在的导师激活了。
周围的一切都在抢夺我们的时间注意力,我们难有时间静静地思考,能够认真思考你就已经在进步,相当于别人在跌跌撞撞,而你有只属于自己的导师在全程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