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工作上:
1.开学前设想本学期独立带大壮和辰辰的文化课,搜集了很多资料,看培智学校的教材,发现不太合适,最后确立的方案是《日有所诵》幼儿版的童谣➕写字➕小故事,数学还是扔沙包唱数、玩宝石估数,有时间就三角广场走平衡。三年级的班级有新同学和新的主班老师,一开始的语文板块我们想先在一起上主课观察一下孩子的状态感受一下再调整,黑暗传的板块辰辰大壮都跟随着唱,于是就跟了第一个语文板块,中间我也会轮流带着大壮辰辰写字,大壮是复习常用字,然后组词造句。辰辰主要是写简单的字。十一之后数学板块,惠君老师分了三个学习小组,辰辰跟久添陈今一组,大壮和本本柬真一组,惠君老师建议辰辰先跟着主课,我就坐在大壮身边,我们会参与禁止令游戏,也会听周恩来总理的故事,但是中间的数学内容对他俩来说太难了,主课中间我就带他俩出去扔沙包唱数,从1-30,再玩宝石游戏估数,数宝石,有多的时间就会带他俩去三角广场沿着边走几圈练习平衡。下一个语文板块是拼音,我由于身体的原因请假了,了解到大壮辰辰跟不上班级的进度。当我再次回来,每天主课就自己单独在小教室带他俩,先诵读,再写字,扔沙包唱数,宝石估数。
总结下来,他俩更适合根据他们的能力单独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更宁静和投入。
2.这学期大壮辰辰上午由我来陪伴,下午周一农耕大壮跟大鹏老师,其他时间主要是风行老师来陪伴,一学期看下来,这种换老师以及老师风格的不一致对孩子的状态还是有影响的,大壮坐在风行老师身边各种说话和开玩笑的小动作,他很容易随着外界的变化而状态不同。
3.艺术课对大壮辰辰来说挺困难的,当朱明老师提到陪伴老师最好能够参与到艺术课老师的备课中,给特需孩子设计更简单的更适合他们的内容,我一下子恍然大悟,是的,艺术课老师的课程顾及不到特需孩子,而陪伴老师也很被动,上课的时候才了解到课程内容,如果一开始老师之间有交流,会更加能够支持到特需孩子。或者主课的老师不仅要考虑普通孩子,也要考虑到特需孩子的难度以及他们上课的状态,在流程上主课老师在备课环节就有与陪伴老师有个交流就好了。
4.手工:
这学期的手工依然是缝的工作,更深入地进行刺子绣。为了能够支持到孩子们成长的特点,在第一个杯垫练手之后,第二个垫子给了他们自由创作的空间,每个人先把卡纸裁剪成想要的大小,然后自己来设计图案,可以参考老师的样品图,纸上设计好以后自己选布,画线、剪布、在布上画图,再绣制,老师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进行具体的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他们各自设计图案,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但是对于我来说更加有挑战,他们选的图案我事先都绣了一遍做到心中有数,手把手带着他们绘制图案比我自己帮他们画好更有难度,有时候尺子移动位置图案就不对了需要重来。上学期是老师带着绣简单的图案,也是老师帮忙准备好材料,这学期我想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完整的感受刺子绣,体验到完整的流程,也感受到它的丰富美丽就进行了这样的设计。遗憾的是提前放假的时候我感染了病毒,没有办法给孩子们发寒假做手工的绣线和底布,手工只能等开学再收尾了。
5.徒步课:
11月开始周三下午的艺术课改成了徒步课,我身体恢复之后和吴老师一起带了3节徒步课。
第一节的主题是树叶粘贴画,我踩点规划路线,脑子里的线路有很多,最后设计的是思慎堂—苏老师家—村委—景区广场——沿凤子河回教室。苏老师家附近有很多银杏树叶和梧桐叶,村委到景区广场的大路旁有丰富的树叶,景区广场有很多红色的乌桕树叶和果子。结果半路下起了大雨,在景区广场躲雨的环节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我提醒了孩子们带雨具穿防水鞋所以备课时没打算躲雨。躲雨的时候有点吵和拥挤,我又不太会带领唱歌,那个节点感觉是计划外的,也发生了陪伴老师和特需孩子的肢体冲突。回到教室,先给孩子们展示了一本树叶粘贴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为下雨材料湿了我们就在桌子上拼自己想要的图案,后来索性在地上拼,这个过程大部分老师孩子都比较宁静投入,也有个别孩子没有参与其中。
第二节徒步课路线是从牛背山——水塘再走回来。从教室到观景亭止语。牛背山的观景亭休息为黄田村唱了一首歌感恩这片土地,过了牛背山进行了一段盲行活动,两两牵手,一人蒙眼,走一段路再交换,进行了分享:有些孩子一开始很紧张害怕,结束的时候感觉勇气增加了,对伙伴的信任也变多了。大部分孩子对这个活动都是积极参与的。到一片小树林附近,吴老师带领了冬天的一个小松鼠藏坚果过冬的活动,孩子们玩得也很投入,玩了两轮,第二轮分享的时候发现还有小松鼠先假藏再真藏,我听了之后也很赞叹小松鼠的聪明。大部分特需孩子也都参加了这个活动。
第三节徒步课是从苏老师家—洋船屋观景台旁边的路走到底右拐上柏油路——板栗爷爷家——许愿树。前面一段路止语,孩子们都做得很好。到房子的时候开始了一段盲行,一直快到板栗家的拐角处结束盲行。到许愿树孩子们自由活动摸树,吴老师建议这个地方可以组织孩子们轮流摸树许愿,也可以讲一个树神的故事。考虑到部分孩子离家近,在洋船屋结束圈,时间还没到四点半,吴老师让孩子们分享了徒步的感受,感谢吴老师宝贵的建议。
自然课是我想做的事情,但是又感觉没有信心,心力不足,感谢吴老师的推动和支持,尝试下来感觉自己也能带了,对徒步课也有了一些感觉。
6.财务工作
感谢吴老师每周给我一个下午调休处理财务,从一开始接手时忆恩睡着了加班做,到后来每周有一个小时的英语课做,到这学期一周能有两个小时的独立时间,让我心里的压力放松,但是因为身体的原因感觉还是吃力,考虑到下学期的规划还有自身的局限性,就申请了交接,让更加有余力的人来接手,也更专业稳定。感谢学堂的支持理解,也感谢志琴老师一直以来的陪伴支持。
个人成长
1.稳定:
暑假参加情意自然种籽行者的培训,回来之后坚持做功课,平甩功、清理、大学步法、平时观察天上的云或静静地听流水声,也更多的回归到自己的内在,我神奇地发现比以前稳定了很多,以前是很敏感但不够稳定,别人哭很容易跟着哭,这学期逐渐发现有能力倾听别人了,情绪稳定,不容易被别人的情绪带跑,我想这应该归功于这段时间的功课练习。在家庭里,我的清晰稳定也能够更好地支持到孩子或者家人,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的稳定有助于帮助她平静,支持到她在事件中学习和成长。夫妻关系也是同步的,当我更稳定以后,发现以前有可能引起剧烈家庭风暴的事件不再是问题,我没有情绪,对方也从有情绪变得安静下来,我可以倾听到他内心深处的想法,自然而然他内在的小孩也被疗愈了。
2.力量
11月份我参加了清水老师的线上童年力量课,直觉指引我参加了这个课程。本以为童年是遥远的过去,然而随着课程的进行,我感觉童年历历在目,很多画面涌来,在其中我收获了很多爱和力量,看待童年的角度和态度也变了,用成年的自己,更稳定和中正的看待童年发生的事情,陪伴那个小时候的我,卡住的情绪得以流淌,身体感觉轻松了很多,内心也变得更加有力量。其中有一个功课是每晚睡前看童年的照片几秒钟,并对她说谢谢你,我爱你。一开始我看童年的照片,能看到照片里的自己有很多紧张,一段时间之后,我再看,感觉照片里的自己变了,没那么紧张了,她更稳定了,真是神奇的体验。当我分享出来以后,清水老师说她也有过同样的体验,真是惊喜。童年课的收获:1.我发现童年那些真正给我力量的人,并不是他为我做了什么事情,而是他们作为我的成长环境,自己活出了怎样的品质,那个品质也给我注入了力量,这个感悟启发了我:作为孩子的成长环境,活出怎样的自己可能比为她做什么更重要!2.童年并不遥远,它也许隐形地影响着现在的某些对事情的回应方式,当我能够更加中正地看待它,从其中收获启示和力量,也就支持了自己的现在和未来。同时,我感觉到我的稳定和力量,也支持到了家人,一切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有一天我和先生一起回顾了他童年的创伤,我们可以中正地看待他童年的经历,看到父母的能力有限,也更加默契一致地看待孩子的养育环境,共同为此努力,这种同频的感觉对关系中的人很是滋养。
3.珍爱生命
人与人的每一次相遇,每一段关系,都需要极大的缘分才能遇见,珍惜生命,珍惜在一起的时光。
4.对待死亡的态度
这一个学期,我感觉自己从死亡的恐惧中走了出来,这种担心和恐惧曾经笼罩了我很多年,现在不那么害怕死亡了,也不杞人忧天地担心亲人的离去。外公去世之后,外婆一个人生活,我敬佩她面对一切的勇气,乐观豁达。我想每一个生命都有足够的能量去面对自己的路,我不再幻想着把她接到身边,那对她来说未必是最好的选择。老家是她熟悉的环境,有她熟悉的朋友,她很清明,自己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的一日三餐和日常起居,我反倒放松了,会想念她,也祝福她老人家。
5.与家人的关系
妈妈要在城市里生活照顾弟弟的孩子,心里有很多痛苦和拉扯,不能为外公外婆尽孝,和弟弟弟妹生活在一起也难免会有冲突,以前我会试图想改变,让她少经历一些内心的煎熬,然而她自己的价值观又把她捆绑在那里。现在,我平静地接受这些,不再试图去改变,只是倾听和陪伴她,宽慰她。没想到,我的话真的对她帮助很大,她理解弟媳不能亲自带孩子的痛苦,也不再计较那些矛盾,身体和气色好了很多。以前妈妈痛苦的时候我也会跟着痛苦,我的成长使我能够抽离出来客观地看待这一切的发生,我不再想替妈妈承担或者帮她解除痛苦,只是平静地陪伴她,理解她,一个心灵对另一个心灵的理解本身也是一剂良药。她说自从我跟她说了那些话,她就想开了,我心里也很安慰。我想父母和子女之间,允许她去经历她的人生,承担她要面对的困难或挑战,只是陪伴她、理解她,这种有界限的爱也是一种很大的支持。
6.转折
我感觉我的生命到了一个大的转折点,不管是身体、饮食,需要调养和调整,还是人生阶段或者未来要走的路,都面临很大的变化,我想是时候停下来,顿一顿,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静下来,沉淀,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