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创造宣言》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陶先生写于1943年的这篇文章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看法,告诉我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论证时,陶先生引用大量经典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语言优美有激情,文章有很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不难找到陶先生对“创造”的主张与“宣言”,但真切领悟“创造”精神比较困难。除此之外,文章列举了大量事例,这些事例没有展开叙述,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需要在言语实践中明确这些事例与观点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一)准确概括陶行知先生对于“创造”的观点及其论述过程中批驳的观点
(二)梳理本文的论证材料,明确材料与观点的联系,学习论证方法
(三)品味演讲语言的感染力与精妙
(四)培养学生勇于创造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点
(一)明确材料与观点的联系,学习论证方法
(二)品味演讲语言的感染力与精妙
五、教学难点
(一)理清论证思路,学习的论证方法
(二)梳理本文的论证材料,明确材料与观点的联系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同学们怎么看“创造”?请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对“创造”的认识。
(等同学们发言完毕后)教
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于“创造”又有着怎样的解读?我们来听听陶先生的《创造宣言》。
学生活动:思索并发言。
(二)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就“创造”主张什么,反驳了什么。学生活动:速读全文,发言,准确概括作者论点及反驳的观点,理清文章思路,在老师带领下列出文章提纲。
(三)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作者选用了很多事例来发表“创造宣言”,这些事例中哪个你最熟悉?请从中选择一则给大家讲讲,并分析作者为什么选用这个事例。
学生活动: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消除材料的陌生感,理解事例对材料的支撑作用。
(四)研读共品
教师引导:这篇演讲词中有许多感情充沛、文词优美、说理生动、鼓动性强的句子,请找出最能打动你的一句,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它为何能打动你。
学生活动:找句子,朗读,品析。
(五)联系生活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联系自己在学校、家庭中的生活,谈谈怎样才能发挥创造力,做一个有创造力的人。
学生活动:思考,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