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管教思维,往往聚焦于 “纠正行为”。在这种思维主导下,当孩子犯错,家长和教育者的第一反应是批评、惩罚,试图用外力强行改变孩子的不当行为。比如孩子不按时完成作业,常见的做法便是斥责孩子,并施加额外的学习任务作为惩罚。然而,这种方式只是治标不治本,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惩罚而暂时服从,但内心的抵触情绪却在不断积累。
正面管教则截然不同,它倡导的是一种 “关注内在” 的思维模式。它更注重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尝试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依旧以孩子不按时完成作业为例,正面管教思维下,家长会先与孩子耐心沟通,了解是不是作业难度太大,或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干扰因素。通过这样的沟通,家长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找到更合适的解决办法,比如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或是一起探讨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还体现在对 “错误” 的认知上。传统思维将孩子的错误视为需要立即消除的负面存在,而正面管教却把错误看作是孩子成长和学习的宝贵机会。当孩子犯错时,家长不再是急于指责,而是引导孩子思考错误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再次犯错。这种思维方式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们在面对错误时,不再恐惧和逃避,而是勇敢地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从传统管教思维向正面管教思维的转变,是一场从表面到内在、从对抗到合作的变革。只有实现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我们才能在育儿和教育之路上,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实现全面且健康的成长。我将在工作实践中,努力践行这种思维模式,为孩子创造一个更积极、更有益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