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方能开始、收获才能热爱。     一一学书心得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皆因做任何陌生的事情,我们都会遇到手足无措,不知从何下手的境况。更不要说,能一直坚持下去并把这件事情做到很高水准了。

  学“书法”尤其是这样。相信每一位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的初衷都是从欣赏开始的。欣赏会慢慢变成喜爱,喜爱再慢慢变成爱好。

  我们为什么会欣赏、会喜爱?为什么我们会迷恋于纸上的墨色、线条,驻足于一幅心怡的作品久久不愿离去?因为她给我们带来了难以言表的愉悦和快感。再加上方块文字的内涵注入,使其成为一种极其抽象的艺术形式,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我以为,艺术之所以成其为艺术,是因为她能触及人类的灵魂,條荡人类的心灵。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触发某种共鸣。欣赏之时,仿佛神游于太虚之中,达至一种忘我的境界。

  这样美好的感受,我们能不为之兴奋和喜悦吗?这就是我们学习书法的初衷。


录刘禹锡诗二首


  我们都知道,喜爱一件事容易,但若要坚持一件事却非常的难。

  为什么?因为难度。难度往往令我们在坚持的过程中,很少能体会到当初那种愉悦感。愉悦感的消失,令人兴奋感降低,进而身心逐渐被疲惫感、失望感占据,进而抵消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所以,要坚持做一件事,仅仅依靠喜爱是不够的,快感消失使其无法长久,进而变成一件很苦逼的事。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收获愉悦感。也就是要有小阶段的不断进步,而不是苦练十年、二十年再说。

  很多人练了几十年书法,但还是不入流的水平。虽然坚持的韧性值得称道,但实际上是方法不对,未能体会到书法的真正魅力,进而无法真正提高。他们在练习时,或一味临帖,或完全不临。

  我认为,皆不可取。书法的魅力在于其变化性,“出新意于法度之上”才是书道。


录〈菜根谭〉语录


  在临帖时,固然从形入手。但须仔细观察笔的走势,提笔运力于指尖,掌心放空,以腕为轴,笔之末端须不断转动。仔细体会笔尖触纸的感觉,我将之称为“蜻蜓点水”,即古人言“印印泥,锥画沙”。用笔是毛笔书法的第一要义,掌握了用笔,就算开启了书法的大门,后面的路会越走越顺。不然,南辕北辙,永远也入不了庙堂。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你会收获更多,更能领悟到用笔的精髓。“用笔千古不易”,指的就是古人总结出来的最佳用笔方法,经过时间的考验,这种经验必定是正确的。但要通过自己的领悟与实践,方能找到。找到感觉后,更须不断强化与熟练,形成肌肉记忆。那样技术臻于化境就是指曰可待,无他,“唯手熟耳”。

  不断的收获,也是从用笔开始。一开始,无论字写得多难看,都要去找用笔的感觉。“磨刀不误砍柴工”,找到正确的用笔方法比什么都重要。字形结构、章法、气韵、神采,那都是后话,走对第一步,才有第二、第三、第四步的收获,不然,只会越走越歪或止步不前。

  至于,从什么书体练起?我以为,没有一定的答案。可以从你喜欢的书体开始,这样容易在开始阶段找到感觉。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是从行、草书开始,再小楷,又回到草、行。篆、隶未曾练习,因为暂时不太喜欢。

  对于写完的习作,选好的拍照留底。可以在电脑、手机上看,不同距离会产生不同观感。一幅好的作品,无论在什么距离看都是好的,这才经得起考验。过一段时间再看,如果不经看了,说明你已经进步了。我们可以自己去找很多激励自己的方法,学会欣赏自己就是其一,这会不断提供给你再去写的动力。唯有这样,才能坚持,也才谈得上提高。


录苏轼词一首

  练习书法至今已两年多。因为工作关系,有美学基础,一直也喜欢书画。可能提高的速度快些。但就算零基础的爱好者,只要掌握好方法,提高也只是时间问题。关乎悟性,更关乎能否坚持。

  请相信一句话,“只有不断收获,才能不断播种,种子长得越好,我们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附:内附图片为作者近期书法习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