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用这三字作为题目,是因为前两天朋友圈里,许多师友转发的一个展览,展览的标题就是这三字—篆生草。
篆书作为书法的母体,衍生隶书,继而生出真与草。草书作为相对比较年轻的书体,她与篆书有什么关系呢?我想应是点画,她们有着相同的用笔关系。怀素《自叙帖》将中锋的用笔,表达的很是到位。米芾在《临沂使君帖》当中第三行的那段草书。在此,我不在展开一一讲了。本文重点讲诉我在求学期间,对篆隶的认识。
其实我对篆隶的认识,了解,甚至喜欢,应该得从北京开始。第一次有震撼的感觉是陈文飞临的《广武将军碑》(此碑应为楷隶)。此碑结体的天真烂漫,用笔的圆厚实。即有楷书的方笔,又有篆隶点画的质朴特色。好吧,此刻我需要跟董老师解释一下,您之前讲的篆隶课,临摹《石门颂》《张迁碑》我有认真听,不过突然的有感觉,是需要前期点滴的积累。哈哈。
此后,我开始疯狂的收集历代篆隶的字帖。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秦诏版》我突然被这种似大篆又似小篆的字体所吸引。此碑在结体上应该算是小篆,大小错落,点画匀称,行笔时,每一厘每一毫都需要游走在纸上,这摩擦出的金石气质,尤让人觉得,梦回秦汉。
在尚艺书院求学的这期间,除了对篆隶的认识,还有我对整个书法上的认识。当然这纯属我个人观点。我始终就认为,书法无非就是,点画与结体的搭配。没有什么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所谓的大道至简不就应该是这样的道理吗?之所以,篆隶古朴,与其说年代的久远,不如说是用笔的简约。注意我说的是简约,使用笔简约而不简单。这才是修炼书法最高境界。我想这也就是所谓的“古”,而“古”不是以时间作为单位,更不是用空间作为横跨尺度。是对简的认知和理解。那么草书的演变,不也就是对简的一种认识,甚至可以说是一次对美的觉醒。
简,这个作为再简单不过的生字,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是那么的有距离感。我想这是我们对“多”的贪欲吧。
夜深人静,刚刚还在闹腾的王美丽(我家的喵星人),现在也睡觉了。文章写到 这里,也就差不多了。求学期间,我所收获到的,学习到的,了解到的,远不止我上述所讲,还有很多,比如精准的临摹,帖学的用笔,结体夸张的训练等。我不在一一阐述。感恩这段历程,感谢我的老师和同学们。正如,一碗鸡汤所说的:每一个人出现在你生命中都是有意义的,不管是好,是坏,你都得学会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