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时代的很多科目中,我们总是会需要解答各种各样的题目,反思起来,解题的过程很多时候,是为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再从这个整体模型的各个组件入手,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
那么对于“学校教育”这个命题,可以建立怎样的模型呢?虽然“反脆弱性”和“黑天鹅”等书中,一再说建立模型的过程,极大的简化了事实,丢失了细节,但对于大脑处理能力有限的人类,还是先建立模型、有主到次的去观察世间好了。
秉承着先建模——>分析——>修正模型的思路,先看看上面这个图。教育的主体其实从广义上讲就分为2个对象:教育提供者和受教育者。教育提供方可能会分化出教育管理者(管理教学活动)、老师等层级,为了简化起见,我们暂且将教育提供方同老师等价看待。受教育者,无需多说,就是我们一般常说的“学生”。那么,
教育过程可以看作是教师使用某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将知识或内容传递给学生的过程。
学校通常是上述教育过程发生的平台。
基于上述模型,大致可以看到在线教育可能的破题路径:
基于“知识‘内容"做教育资源’素材等。比如当前大热的资源云平台就属于此类,目的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便捷优质的教育资源,缩短有效信息到达教师的路径、减小教学信息获取成本,同时从一定程度上环节国家师资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很多教育出版机构也属于”资源提供商“这一类;
基于”工具“,原始的教学工具如黑板、纸、笔与科技相结合,可以诞生新的教学设备或工具。当前的电子书包硬件、班班通电子白板、多媒体互动学习桌等工具,均是基于”工具“这一角度;
”教学方法“:教育方法比较抽象,一般蕴含在课堂中,在一些精品教案中也可见端倪。对于教学方法的改良有三个要素:教师、工具、科技。三者之间的碰撞可以产生出教学方法的革新。
还有一类产品,同时打包了教师、知识/内容与教学方法,这类产品做微课,做精品视频课程销售平台,并不直接生产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育发生在学校的课堂上,对应的,还有些在线教育产品则提供网上教育平台——提供网上进行教学活动的平台。
说这么多无非是想:
尝试将目前的教育产品分个类;
其实还想说,如果尝试具体分解教学活动,我们其实在每个环节都能找到可以优化教学/学生教学体验,提高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