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女儿出去买学习用品,回来晚了,我询问女儿干嘛去了?她说从文具店出来后又去逛书店了。也许是我经常唠叨的缘故,女儿回答问话的时候,显得有点不耐烦,且对不打电话回来的理由竟是“俺不愿意。”虽然孩子是随口说的,但我仍然围绕这句“不愿意”给女儿讲了很多。我不认为这是小题大做,及时的批评教育不能等待。
人生活在社会上,不能太任性,待人接物,处世做人都应该懂规矩,讲规矩。不能随自己的性子,不能你想怎样就怎样,如果在家里,父母亲人可以理解你,原谅你。以后你还会步入社会,面对形形色色的人,老师、同学、领导、同事、朋友等等。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事儿。无论何时何地何事,都不能随心所欲,不能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要看看应该怎么做?要识大体顾大局。“我不愿意”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比如在学校,不能我想捣乱就捣乱,我想顶撞就顶撞;比如在单位,不能我想出去就出去,我想不干就不干;比如对家庭,不能我想闹事就闹事,我想离婚就离婚。我给女儿说,你去学校了,就我和你爸两个人,吃饭时还要商量商量呢,如果我俩都随自己的心,各顾各的,那就是自私自利,没有家庭观念、对对方不负责任。
还有,现在面对面的交流少了,大部分朋友都成了QQ和微信好友,网聊现在也成了交际渠道之一,成了一个虚拟空间,看不见的隐形小社会。所以对待网络通讯录里的朋友,也不能你愿意删除就删除,你愿意屏蔽就屏蔽,你愿意回复就回复,你愿意无礼就无礼,不能你愿意怎样就怎样。那样随自己的心情,随自己的性子,这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表现。以心换心,才能赢来真正的友谊。我始终相信,人和人都是心灵相通的,否则不会有“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句话。所以别人对你的态度折射着你对别人的看法。
说到这里,女儿告诉我,前段时间她就是因为心情不好,一下子删除了好几个朋友,后来又加上了,给别人道歉时,朋友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儿。这时我也想起来曾经有位朋友,在对别人留言回复上,就因为任性而随心随意,愿意回就回,不愿意回就不回,对别人不尊重,造成了很大的误会。无论现实生活,还是网络空间,亦或处世为人,都不能随心所欲,不能随自己的心情。应该懂礼貌,即便当时没空闲,也应该晚点给人家回复。更不能说,我当时不愿意。还有夫妻双方过日子,你想离就离,你想过就过吗?我教育女儿,假如以后成家立业了,一定要知书达理,孝敬公婆,以礼相待,千万不要随心而行,率性而为。
还有一个朋友给我说过工作中的小事,几个部下比着玩手机,看着她一个科长忙前忙后却无动于衷。也许他的几个部下当时也是不愿意吧,殊不知,这种不愿意和任性透露着自己的教养问题,反映着对领导的不尊重!在我看来,同一个屋檐下,先不说上下级关系,就是论年龄,也应该尊重我的同学,因为同学是科室里的老大哥。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是怎么想的。他们也许想不到,一不小心,这份任性会断送了自己的锦绣前程。也许是时代变了,身边确有不少任性的年轻人,包括80后,90后,还有女儿这些00后。也许是家庭条件的富裕和优越,滋长了人性里那份潜在的懒惰和傲气。有时候,让关心他们的亲人、朋友真的有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相爱容易相处难。确实,人和人相处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啥事都得需要掌握好“度”。这个“度”字的掌握技巧反映了你的能力大小,反映了你的教养程度,反映了你的人生态度!如何掌握好,没有捷径可言,严格自律,懂规矩,守规矩,遵循礼数,“好好学习,天天向善”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