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礼仪
原创文 | 是热河
(清风浪港手写铺原创文,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那什么,你们吃饭能不能不吧唧嘴啊?”
“习惯了,从小都这样。”
“你们家里是不是都不管你们吧唧嘴?”
“对啊,我妈听到我吧唧嘴会很高兴,觉得她做的饭菜好吃,我吃的香呢”
“......”
嗯,在我们家我妈并不需要我的吧唧嘴来表达饭菜的可口。
我只会被我妈妈无情地质问,嘴巴是不是坏掉了。
大学时期,和宿舍另两个舍友关系不错,生活起居几乎黏在一起。
对于她们吧唧嘴这事从第一次一起吃饭就发现,因为不熟也不敢多说什么。
要说吧唧嘴有多引人注意,大概就是宿舍安静状况下她们只要吃点东西,宿舍的每个角落都可以听到。
后来关系走近,某次吃饭思索再三开口询问,得到了前面那样的回答。
结束对话之后,场面尴尬了一会儿,她们张嘴前若有所思的样子,我看着她们一时有些别扭的模样,也挺不好意思的。
没吃两口吧唧声又回来了,习惯这东西,不好改。
之后我很深刻地想过这个问题,我觉得大部分吧唧嘴的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根本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人告诉过TA这是个不太好的习惯。
倘若有意识的人,一定会在被问到这个之后表达关于这个习惯自己的想法和苦恼,并征询他人的建议。
大部分的人在大学前和家人以外的人吃饭的时间屈指可数。
毕竟家庭的环境情况不同养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长久以来一些在别人眼里是问题的行为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便不是一种不良好的行为,同时自己也对类似的行为不敏感。
在日本,吃拉面吃出“哧溜”声,是对厨师的尊重。
于是有人说,要求人不吧唧嘴这样的要求太苛刻了,有点多管闲事。
可是不妨想一想,吃饭无声,闭口嚼饭,这本就应该是我们从小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是多数家庭教育所遵从的事情。总有人嫌吃饭吧唧嘴很烦,但没人会嫌吃饭不发出声音烦。
换位思考一下,吃饭不“吧唧嘴”,是考虑别人的感受,是尊重别人的体现。
类似吧唧嘴的情况还有抖脚。
当一人坐一把椅子时,抖腿就是自己的事影响不了别人,当你在候车室时,坐在连坐的椅子上抖腿,一整排的人就要在你的颤抖中候着,这连带着就是影响到一整排的人,可能你感觉不到,但是同座的人兴许已经有了杀你灭口的冲动。
很多餐桌礼仪和场合礼仪还没有能够形成一种文化风气,也很可理解。
别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给别人带来的困扰。
如果对方根本不觉得是问题或者不愿意改,那也不能强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而你对于别人不同生活习惯的包容,本身也是良好家教的部分体现。(用你的教养,衬托别人的没教养)
不明白自己的习惯给他人带来困扰而没有改变是一种,明白自己的习惯给他人带来困扰而以习惯为由拒不改变是一种。
时刻检省自己,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
注:
➀ 作者是热河,废柴宅少女,聊八卦聊人生等你来聊。你可以在微博找到她@清风浪港手写铺
➁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