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命由我不由天”,多么豪情万丈,多么令人热血沸腾。但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人的命运能由得了自己呢?
一个小小的细菌,几乎让整个人类陷入恐慌与不安之中。在这些无法抗拒的灾难面前,我们显得如此渺小与无助,即便积极应对,效果又有几何?
元宵夜的圣姑庙,暗涌着某种不可名状的悸动。不论庄严肃穆的殿堂之内,还是流光溢彩的香炉之前,香客们手持香火,低头闭目,面容虔诚而专注。每一个人都在内心深处默默祈愿,期盼能够得到仙姑的慈悲庇佑。
世事无常,不确定的因素,无法预知的未来,自身的渺小卑微,某个阶段难以改变的困境,很多事情让人困惑、迷惘、纠结甚而悲怆,却又无可奈何、无能为力。
是的,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我们不过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微尘。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困境,我们有时即便拼尽全力,也难以撼动命运的枷锁。那些曾经的信念与坚持,在现实的风雨中变得摇摇欲坠,让人心生无力与挫败。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默默地承受与忍耐,学会接受与顺应。
每每这样的时刻,人们往往会寻求神灵的庇佑,尽管深知这只是一种精神寄托,却依然愿意选择这样的方式,求得心灵的慰藉和安宁。
我并非唯心主义者,更不迷信。但我尊崇良善,相信因果。尤其是经历了生活的磨砺与岁月的沉淀之后,对如自己一样底层人的艰辛与卑微有了较为深刻的认知。因此,我完全可以理解为何在元宵之夜,会有如此众多的普通人涌向古庙,祈愿仙姑的庇佑。
回想自己曾经的无助与绝望,不也曾在这片圣地前默默祈愿吗?
记得那年的元宵之夜,爱人染疫,久不见好,自然万分焦急却又一筹莫展、晚饭后,漫无目的地孑孓独步,不知不觉行至圣姑庙前。
那晚,积雪尚未消融,青石阶上的冰凌在庙宇檐角的红灯笼映照下,宛如一滴滴凝结的血泪。冥冥之中似乎有一个声音在召唤,似梦非梦间随人流拾级而上,又异常清醒地跪在冰冷的蒲团上,额头紧贴着开裂的竹编纹路,心中不由自主地默念起来:“圣姑保佑,请让她快快好起来吧。”
北风呼啸而过,卷着零星的爆竹声掠过耳畔。我紧盯着供案前的长明灯,手因紧张而不停地颤抖,平生第一次求神,除了内心的真诚之外,祈愿的细节一无所知。忐忑不安之际,一句“心真则诚,心诚则灵。”如同远古的回响,我仿佛听见仙姑温柔体贴的声音正穿越时空拂过耳畔,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释然和温暖。
供桌上的那盏长明灯突然爆出灯花,烛光散发着淡淡的暖意,我轻轻抚摸着被岁月磨砺出包浆的柱础,香炉内的火苗在疾风中愈发旺盛。远处传来悠长的钟声,惊起了栖息在枯枝上的灰雀,它们振翅高飞,翅膀掠过头顶,搅动起一股香屑和春天的气息,嫩绿的枝芽在暗夜的掩护下倔强地舒展着,虔诚的善男信女们正在挺直刚刚还在弯曲的脊梁,眼里充满希望的光。或许正是这份微妙的天人感应,我的心一下子静了下来。
不知是圣姑显灵,还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自那夜之后,爱人的身体逐渐好转,两三个月后竟完全康复了。
看着她逐渐红润的面色,我似乎领悟到了什么:当现代医学的边界与命运的不可预测狭路相逢时,信仰就如同悬崖边的藤蔓,为绝境中的人提供攀援的支点。
星空璀璨,月光如水,飞檐斗拱间流露出古朴的韵味。檐角的璃瓦在灯火的映照下泛着晶莹的光亮。圣姑以其吮父痈尝母药,寝毡守冢,神通治病,孝德度人的大德大孝而感天动地,也成为人们膜拜的精神支撑。
无数次从这里走过,也无数次驻足凝眸,此刻,元宵节之夜,这座屹立千年的古庙,又一次给了我感慨、感动。当一个又一个叩首者的额温渗进地上的青砖时,我突然读懂这此起彼伏的跪拜——不是对神祇的臣服,而是凡人在命运铜墙前以肉身撞出的回声和泪痕。
就像石缝中那执拗的新绿,就像长明灯中那不熄的火种。当我们将写满期许的红绸系上枝头时,何尝不是在荒芜的心灵上栽种下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
夜渐深,星光与灯火交相辉映下的庙堂依旧人流如织、络绎不绝。或许圣姑从未许诺过神迹的发生,但在她垂眸凝视的千年时光里,早已洞悉了世间最深的慈悲:让绝望者拥有保持希望的权力,让漂泊者找到临时的避风港,让所有在尘世风雪中艰难跋涉的旅人,都能在某个寒冷的夜晚,触摸到属于自己的那抹人间烛火。
香烟缭绕、烛光摇曳中,整座庙宇忽然轻轻震颤,我分明看见,仙姑正走下神坛,翩然星空,挥手之间,石缝里蛰伏的草籽顶开冻土,将无数个未竟的祈愿,长成通向春天的阶梯。
愿祈愿者皆如意,愿每一个人都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