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家长对我抱怨:“我的孩子字写得不好,读书还特慢,做个作业都得老半天,在家都批评了好多次,可怎么都写不好!”
也有家长对我说:“我的孩子真是让人头疼,就是反应比别人慢,什么都喜欢,就是不喜欢学习,真是没办法。”
以前听到家长这样说,我都会跟着忧心忡忡,觉得这孩子的情况真的很棘手,只要他做得不好,就会像他的父母一样先批评他一顿,然后再苦口婆心地指导他改正,可即使是这样,仍然有孩子我行我素……
一学期结束了,我盘点那些进步很大的孩子,竟然惊奇地发现,他们并不是我经常批评的那些人,反而是那些我经常鼓励,经常表扬的孩子,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联系和他们相处时的种种情境,我发现,对于孩子而言,表扬比批评更有力量!
不过,表扬也是要有方法和原则的!
1
我们班的小文,写字时总是喜欢张牙舞爪,不仅歪歪倒倒,还常常写出方框之外,为此,我很头疼,每次看到他惨不忍睹的作业,我都会把他叫到办公室:“小文,你的字又超出方框之外了,还记得吗,有个看不见的小蚂蚁住在那里,你这样,会挡住小蚂蚁的路的!”
小文点点头,向我保证下次一定不挡蚂蚁的路。可是下次,他的作业必然总是黑乎乎的,因为他不停地写一个字擦一个字,然后我又得说“小文,你的本子要保持整洁才可以。”他仍然是点点头,作业却依然没有进步。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他作业中有那么一行字写得中规中矩,而且那一行没有涂改的痕迹,于是,我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地表扬他这次作业进步很大,一、一些字写进了田字格中,再也没有张牙舞爪;二、一些字没有涂改就写得很好,本子比起前干净多了。并且希望他继续努力。小文那一天可高兴了,第二天的作业写得特别认真,很多字都在田字格里安分下来了。
我的女儿有五周了,以前我经常夸她“你真棒!你真优秀!”可是有一天,她不小心把自己堆好的积木打翻了,我正要安慰她,让她重新堆好,可她竟然趴在地上嚎啕大哭,伤心欲绝,哭得连中午饭都没有吃!好不容易不哭了,也是半天提不起精神,后来她告诉我,因为她弄到了积木,又记不得原来堆的是什么了,她觉得自己一点也不优秀,一点也不棒了,所以很伤心!
两相对比,我们不难看出,表扬的一个原则——表扬要及时和具体,不能笼统和泛化。
请尽量减少说“你真棒,你真优秀”这样笼统的语句,而代之以对具体细节和行为的夸赞!否则,可能会导致孩子盲目的自大,只能生活在家长建造的象牙塔中,无法面对外界的一点点风雨。(我现在已经吸取教训啦!捂脸,捂脸)
2
小王是一个全职母亲,她特别希望能够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在爱的阳光雨露中成长,经常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表扬,而且每次孩子做完一件事后,她都会抱着孩子进行一番表扬,并且还让家人跟着一起表扬。直到有一天,妈妈洗澡时忘了拿毛巾,于是让孩子递一条干净的毛巾进去,妈妈结果毛巾继续洗澡,孩子在门外愣了一会儿,竟然哇哇大哭起来:“你没有表扬我,你没有表扬我,我再也不帮你做事啦!”
各位,这件事中到底谁做错了,我们是应该责怪孩子不懂事还是责怪家长忘了说呢?其实,表扬是没有错的,错就错在,家长将表扬养成了习惯,对孩子时时事事都表扬。要知道,只有在孩子原来做不到,而现在有进步的事情上,才可以去表扬。一旦孩子对一件事情已经驾轻就熟,那么就请果断地收起你的表扬吧!否则,就会为养成孩子为了表扬而去做事的心理,甚至会陷入表扬才做事,不表扬不做事的怪圈。
这就是表扬原则之二——表扬是不是目的,进步才是目的!
3
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有一个“八阶段理论”,即人的社会心理发展要经过八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人都要经历一定的心理冲突才能成长。如学龄初期(3~6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学龄期(6~12岁):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关于学龄期(6~12岁),他这样说
“学龄期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Dweck就曾经在一群小学五年级学生中做过一项实验——首先,她给孩子们做了一些简单的题,孩子们回答得都很好。她对一半学生(我们可以把他们划为A组)的夸奖是——你们做得真不错,一定是你们特别聪明!她对另一半学生(我们可以把他们划为B组)的夸奖是——你们做得特别好,一定是你们特别认真努力!
然后,她给孩子们另一道题,难度非常大。这次,几乎没有学生能做对。她问了大家做得不好的原因。
A组学生(刚才被夸聪明)中的多数把原因归结为: 自己缺乏天资。
B组学生(刚才被夸努力)中的多数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
也就是说,夸奖孩子聪明反而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够聪明。
接下来,她给了学生们第3套题,这套题的难度和第一套题一样。结果——
A组学生(刚才被夸聪明)的成绩比做第一套时下降了20%。
B组学生(刚才被夸努力)的成绩比第一次提高了大约30%。
实验证明:被夸为“聪明”的孩子更快地去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失去自信随之放弃。他们更喜欢选择容易的事情去做,因为那样做的结果更有保证,能保持自己“聪明”的“身份”,更有面子。同时,他们可能更对自己和别人比较的结果感兴趣,而不是去学习如何改进自己。
被夸为“努力”的学生更愿意选择难的事情,并从中学习,从而提高自己。他们对学习新的成功方法更感兴趣,倒是不太关心和其他人的比较。
聪明的孩子往往会把这种态度带到青年甚至成年。他们会对自己要求过于严格。同时过早认为自己不能在一件事情上获得成功,从而放弃努力。
由此可见,在孩子的学龄期,家长要多多表扬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勤奋努力,而少夸孩子天资聪颖。你可以告诉孩子:“我并不在意你到底有多聪明,我在意的是你到底有没有尽力去学习,有没有端正学习态度。我也不在意你在班里排名是多少,我只希望现在的你和过去的你相比,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
那么在孩子的学龄初期呢?(3~6岁)
“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心理学家 埃里克森
在这一阶段,我们则要鼓励孩子去主动探索外面的世界,当他们天马行空地捏泥巴,乱七八糟地画成年人看不懂的画时,我们反而要 耐心地听他们的解释,然后根据其中的行为做出具体的表扬和鼓励。
所以,表扬的第三个原则就是——表扬要遵循心理规律,不能陵节而施!
其实,每个孩子都 是天使,他们向小小的嫩芽儿一样成长。而我们,陪在这些嫩芽儿的旁边,看他们一天天地向上向上再向上,内心也会充满着惊喜和幸福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