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风一刮,不少老年人开始头晕、头痛、脖子紧,有的老人昨天还好好的,今天突然血管“爆”掉了,心肌梗死了……而这一切都是高血压惹的祸!据2015年上海高血压研究所最新数据显示,上海每年会新增10万名高血压老人,而在所有高血压人群中,能真正控制血压的只有40%左右,这是为什么呢?
68岁的赵伯伯每天精神抖擞,红光满面,平时连感冒都很少有,一直是社区老伙伴们羡慕的对象。然而不久前的一天,赵伯伯出门散步时,突然瘫软在地人事不省,送到医院紧急动手术才捡回一条命。医生诊断为因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家人不相信,赵伯伯从来也没有出现过头晕、头痛等高血压症状,怎么会有高血压呢?
的确,头痛、头晕、心悸、后颈部疼痛,后枕或太阳穴搏动是高血压的典型症状,很多老人就因为出现这些症状才发现自己血压高,却很少有老人知道,高血压也可能“没症状”。
在高血压患者中,患有这种“隐形”高血压的人数占30%。这部分患者由于血压呈逐渐升高的状态,病程长而缓慢,人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耐受力,即使血压升高,他们也不会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自然便会忽视血压的监测
相比于出现症状的高血压,“无症状”的高血压危害更大。由于没有症状,很多老年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当然也不会及时进行治疗。而血压持续升高,对心、脑、肾、全身血管也会造成持续地损害,当这些损害达到严重程度时,或者出现气候变化、情绪激动等诱因时,平时看似十分健康的老人就会“突发”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等重症,往往危急生命或者致残,不仅导致巨额的医疗费用支出,而且给家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据统计,每死亡5人中至少有2个与高血压相关。因此,无论有没有症状,老年人都必须每周定时测量血压。一旦发现收缩压≥于140毫米汞柱,或者舒张压≥90毫米汞柱,应立即就医,让医生决定是否需要治疗或者如何治疗。
此外,如果没有头晕、头痛等高血压的常规症状,却出现失眠、健忘或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耳鸣、情绪易激动等神经官能症症状,也可能预示血压已突破安全界限,老人应及时对血压进行监测。
如何预防血压升高
1,定期监测血压,保持血压正常。正常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35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年测1次血压。老年人的血压标准可以适当放宽到150/90毫米汞柱
2,限盐。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要小于5克。这对预防高血压意义重大。
3,戒烟。吸烟能让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并且香烟中的尼古丁能使小动脉持续收缩,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持久性高血压,增加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风险。
4,保持体重正常。体重(千克)与身高的平方(米)的商,不超过24,是理想的状态。为此,我们要少吃多餐,锻炼身体,防止肥胖和超重。
5,保持血脂正常。血清胆固醇理想值在5毫摩尔/升以下,超过240毫克/分升为高胆固醇血症。血清胆固醇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冠心病的致病性危险因素。
6,科学饮食。每餐控制到八分饱,少吃动物脂肪,多吃蔬菜。酒不可多饮。
7,坚持适量运动。运动可以消除储存的多余脂肪。有氧运动有益于降压、降糖和降血脂,还可以控制体重,缓解焦虑抑郁的情绪。
8,控制生活节奏,放松紧张情绪。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良好睡眠,对稳定血压很有好处。
9,补充营养。因为高血压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血管壁弹性差了,那就从新恢复血管壁的弹性,将营养素给足后,尤其是构成血管的基础营养,血管壁就会依赖自身的修复能力将自己修好。结构好了、弹性、顺应性恢复了,高血压自然而然也就自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