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青鱼
年少不识书,识书已过少年时,唯有心依旧。
by七青鱼
-1-
小时候家里贫穷,父母要供养两个孩子在城市里淘生活很不容易,也因此我错过了早教的时间。对我们这辈人来说,我属于那种输在起跑线上的人。然而穷,也自有穷的办法。
当时周围的小孩都被送去了上幼儿园或者辅导班,只有我一个人独自在巷子里捡石块玩泥巴。偶尔母亲晚上十一点关了店铺的门回来还有精力,就会在睡前教我背上两首唐诗。姐姐在做作业的时候我也会凑过去看看,这里碰碰那里动动,然后不停的问,这是什么字?是什么意思?一个字往往要问上好几遍,才正经记住,才正经明白。
我的早教,就是这样开始的,大字不识,就拿着一堆书不停的看不停的问。有时候母亲兴致来,教我写上几个字,我那一天便乐得不行。有一天姐姐做作业乏了,看我在旁边翻她的书就说:“我教你写你的名字吧。”姐姐在字上写下我的名字,然后递给我然后说:“这就是你的名字。”我欣喜若狂得拿起纸片,蹦来跳去,这是我的名字,原来是长这幅模样,原来可以这么好看。我那一天,一直在写自己的名字,写满了很多张字,仍旧乐此不疲。
虽然没有上学,但我已经认识了不少字。家里的书除了姐姐的课本,就是爸妈时不时买回家的《故事会》,那个时候《故事会》于我而言就是珍宝。每一页每一字都认真的看。当然,对于一个不足五岁的孩童来说,里面的生字太多,很多句子也难以理解。有一个晚上我指着“个”字问了好几遍是什么字怎么念什么意思,问到最后姐姐和母亲都乏了皆不理我。我委屈地摸摸头,不知什么意思很是烦恼,但这个字却印在我脑海里。后来上学,再学到这个字时我不由得睁大眼发出“哇哦~”的声音。原来是这样子,原来是这个字。周围的同学哈哈大笑。
-2-
我真的很想上学。这个念头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怪念头,可对于我来说,却很重要也很享受。就像我读不懂的《故事会》,仍旧不影响我读得津津有味。
我求了母亲很久,甚至求外婆求爷爷求奶奶,情急之下在家里祖祭的时候告到太公那里去,我说:“太爷爷,让我爸送我去上学吧,我真的很想上学。别的小朋友都上学了,就我在家里。”就那天太公和我父亲谈了很久,祖祭结束后,父亲回城里替我在一所城中村小学报了名。
姐姐们爱嘲笑我,说我一旦念了书,便不再会那么执着于念书。然而事实相反,等我识字越来越多时,我对书的渴望越来越多。母亲也曾经带我去过书店,想给我买书,可看看价格只能望而却步。
我虽然小,但也知道我们家不比别家,我能念书已经很不错了,不敢奢侈。然而母亲总归是母亲,她还是在我悄悄一个字一个字背下书上的字渴望在店里把书记得完全的时候陡然心酸。给我买了一本书,32块钱。那本书是一本作文书,因为里面有很多篇目,我想我可以看很久,看很多故事。我真的也看了很久,那本书一直被我珍藏在床头,我翻了不下百遍,直到现在我藏书众多,那本书依旧被摆在显眼的位置。朋友来时看到会忍俊不禁说:“哎哟喂我说,你都多大了怎么还看小学作文书呀,还是三年级的。哎,那前面后面年级的呢?”大多时候我只是浅浅一笑,说里面的文章很好,编排得也好。却不说这本书原是一套,可我母亲那时实在无法负担。
因为我很爱看书,书却少,唯一的办法就是反复看,反复到什么程度?反复到当时家中的书,我都能倒背如流。
这样的日子看起来悲哀,经历时却不知心酸,只沉浸在其中,心无旁骛。
-3-
后来有一次,我陪父亲去旧货市场买一道铁门,在兜兜转转里,我看到一处全是买书的地方便和父亲说我要到那里去。
摊贩们打着简易的篷子,拿厚厚的塑料袋铺在地上和突起的水泥上,洒满了书,旁边放着扩音喇叭:“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五元三本五元三本。”而我,基本没有犹豫,挤进一群人之间,然后蹲下,迫不及待得拿起书,翻来就看。
书摊上放着各式盗版书旧书,有《万年历》、《黄帝内经》、《风水大师》、《鬼故事》、《名人与风水》、《手相宝典》……鱼龙混珠。我看过那些奇葩的书,不求甚解不图明白,后来朋友问我地摊上看书的感觉是什么?我说:“淘宝和走江湖。”那时候懵懂不知晓那一排排书和封面充斥的烟火味道,后来长大了再回头想想,才看懂那地摊上也是一个江湖。虽然杂书坏书不再少数,但同样也有好书绝版书你在别处看不到。
然而,这一场争夺图书里,我要感谢那些善良的人。我常常在书摊旁一呆一个下午,老板后来已经认识我了,看我年纪小又觉得这里三教九流就让我在他旁边看,他也拿走了七七八八的书,给我一些儿童读物。偶尔趁他不注意,我也会拿基本怪书来看,当然有时候也会不小心拿到黄色或者暴力期刊,老板就会很严肃地把书收回去。
那是我读得宛如饕餮的时候,在炎炎夏日,人群攒动,伴随着废铜烂铁发出的金属味道,还有人们因为太阳而散发出的汗味,我一个人被圈外一个小小的阴凉角落,在书海里遨游,仿佛世界都离我而去又仿佛世界就在我心中。那个时候九岁的我捧着《时间简史》知道了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叫霍金的人,原来世界还有这等奇妙的事情,我不过是宇宙中的尘埃。不要问我,九岁的我是否能读懂这鸿篇巨制,因为那个时候的我,并无鸿篇巨制的概念,只有书,唯有书。后来我又重新翻阅简史,却觉得了解不如孩童。
等到生活条件慢慢好转,父亲就不再去旧货市场了,而我也很少再去书摊。书摊的老板好像感知这一天的到来,最后一次去的时候他送了我许多童话和漫画书。父亲不好意思,递给了他一百块。老板只是笑笑,却没有接钱,他对我说:“要看合适的书。”
后来我存了很多钱,大部分都用来买了书,书越来越多,纸质越来越好,可那种味道却不在了。
某天,放学回家,我又在路上看到了书摊,又上前翻阅。看见那些稀奇古怪的书,我笑着问老板:“我可以在这里看看么?”老板微笑着点点头,而我又翻开了书。真巧,风吹树摇,我又在了阴凉之下。一瞬间,我仿若回到了孩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