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是太爷爷那辈人建造的。养育我们家族一代代人,见证他们成长的每一步。我是最后一辈从这里走出的人,因为年久,因为寂寞,老屋终不敌风霜侵蚀,凌乱中倒下了。
老屋当时做起来时在附近村落是数一数二的。高耸的墙壁,四角雕龙的飞檐,宽阔的门楣上架着粗壮挺拔的横梁,厚重青石板的门墩连着门坎,整体透着一股威严雄壮的气派!
推开厚重梨木大门,透亮的大天井让屋内看尽一年四季的变化,收尽风雪雨露阳光,充满生机。天井四周铺着古老的青石板,勤劳的奶奶经常用抹布一块块擦干净。一到夏天,外面骄阳似火,里面却很清凉,光滑的青石板上围满了乘凉的人,或坐着,或干脆枕着大蒲扇躺下,或几个小孩闹腾的玩着纸牌,热闹欢腾,不亦乐乎!
上下对称的堂屋,一进二重,空旷宽敞。左右对称的正房、偏房、厢房,或砖或木,造型各异,上下两层。从上到下,木料居多,地面以上一米高左右的砖墙打底,上面便是木墙。各种别具匠心的花鸟图案,栩栩如生。精湛繁杂的雕刻艺术,写满古代人的智慧与勤劳。偌大的房子,每一根柱子上的图案,每一面墙,每一扇窗,都是他们历经无数个日夜,一刀刀凿出来的。
上屋右面正房是奶奶住的。
40年代初,这里欢天喜地迎来奶奶,成了这屋的女主人。奶奶是个很能干的女人,眼光深远,心地善良,一口气生育7个儿女,在那个饱腹都成问题的年代,奶奶拼命让自己的孩子读书。以至于常让后人笑谈的说大晚上,爷爷奶奶看到大月亮照得地面透亮,赶紧拿着锄头出门干活。在地里刨食是他们唯一出路,勤劳的老人没有丝毫空闲,所幸的是7个孩子,个个都有学识有出息。
叔伯们长大后,爷爷在老屋旁边开基建了一个连四的火砖瓦房,构造比老屋简单,没有那些雕花石柱,只有整齐的泥砖。但同老屋一样透着气派与雄壮!
原来热闹欢腾的老屋逐渐冷清,叔伯们都像羽翼丰满的鸟飞去了外面的大城市,我也去了颇远的小镇读书,偌大的老屋就剩下奶奶一人守着。不知何时,天井上原本整齐的瓦片开始掉落得参差不齐,像奶奶的牙齿七零八落。
最终,奶奶走了,老屋再无人居住。当我再次重返家园,看到岌岌可危的外墙,以为老屋撑不住了。偷偷走进细看,原来里面的所有早已被岁月淘尽,整个老屋,就剩这片坚挺着还没倒下的外墙了!
黄昏下,村口里蹒跚走过的老人老远跟我打招呼:回来啦!我咧开嘴角笑着回应:是啊,回来看看!曾几何时,一个健壮的大汉子被岁月摧残成了这般?也难怪,当初我还是不谙因事的小毛孩,现在却已为人母。一切都在悄悄变化着,眼前的背影,让我不忍泪湿。
我不敢面对老屋,因我努力的脚步跟不上他苍老的速度。眼看他在面前老去,倒去,却无能为力,只能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