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午(端午节)睡的比较久,起床后,又睡了一觉,然后开始回电话,回信息。然后,第一时间来到一个社群。
一般来说,这个群有一个特点,在你说话的同时,大家能看出你最近的状态如何。由于时间原因,后面的聊天就不跟大家分享了。
我们要分享的内容是,写作、努力跟身体疲惫的关系。
从生病这个角度来说,大家觉得熬夜让身体发病的可能性大,还是心态问题,导致身体健康比较严重?
我想,一定是心态。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一个人做平台,半年没有丝毫成绩。这个压抑的状态,很容易让他生病。
拿写作来说。我一直说,大家要理解写作,或者试图阻止大家写没影响,没价值的爆文。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怕大家走入后面的弯路。
举几个例子:
01、我有很多年入10万的写作朋友,走流量路线,但日子非常苦,很压抑,每天都活在读者和文章里,经常心情和状态崩溃。
02、类似于咪蒙的号的调性,为了获取用户,去开始编造各种内容,导致的解散。
03、突然爆炸收入的背后是花钱不计其数以及流量下滑收入锐减的危机。
等等。
我在进入写作领域之前,一直属于特别拼的。哪怕之后,也很拼。
但我做过一个错的事情,就是引导大家走入一个错误方向:认为写作需要特别累,特别拼才可以,这是我有一段时间带给大家的想法。
后来,我一个写作的朋友跟我分享了能量,她让我意识到,我讲了一个误区。就是我自己其实没走入误区,但我的表达,有漏洞。
什么样的漏洞呢?
就是我很努力,但我写作其实不累,非但不累,还是一个休息和疗愈的过程。
但我的很多学员,认为我的写作,是一开始特别累的。这就是为什么基础班3,我连夜修改了课程,因为我必须不能让大家走入误区。
比如写文章,肯定有人觉得很难吧。但其实不是,我写文章其实是非常快乐的,原因就在于,我理解了写作的意义在哪里。
我们作为一个作者,其实是作为这个世界内容和价值观的传输者,也就是现在通俗状态下的分享者。
我们要做的无非就是学而上行,在这个不断升级的过程中,不停的反馈和分享自己每一个阶段的误区和新的理解。
刚给@超然物Y打电话时候,他说,他写的东西,感受不是很有料。
其实,不是感受不到,就是没有。单纯的去描述一个观点,很多时候只完成了写作本质的一小半,描述一个观点,是为了代入一个更深入的观点,让读者更容易契合的观点。
从那个所谓的干货(或者一句话中)让读者亲身感受到,在这个一句话后,我要给你分享的东西是什么,这个后面才是最重要的。
说个很好玩的事情。我起床第一时间,发了一张搞笑的图片,就是这张:
这个,我估计很多人看到了。
我是当作开心故事来分享的,但如果不当开心的故事,来当案例,写成文章可以吗?
依然可以。
比如,我是可以写一篇《人为什么不能飘?因为飘容易出事》。
写这个文章时,我就可以分享这个故事,引出我的观点。
引出观点是第一,深入表达是第二,这个观点是可以佐证的。比如,我可以举例:
01、某公众号团队的飘,被封号
02、抖音莉哥的飘,从3000万粉丝到被罚款8000万
03、某公司高管的飘,被开除的案例
选2个大的案例,大家都能查到的,在选一个小事情去叙述这个观点。这个图片的点,就能出来了,也能写成文章了。我们的文章,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再简单的事情,只要你找到点去写,它就是有意思并且有价值的内容。
最近,我在分析燕妮(学员)写的职场文章,我就发现了她的一个误区,她在创作文章时,慢慢角色在变化。
她成了一个只是职场观点的触发者,而不是我们真正希望看到因为“我看到这个事情背后的逻辑,我应该花时间去写这个观点,来表达我想说的话。”的写作人
在心态上,没有触发传递和分享者思维时,内容也会变化。内容很容易变成仅仅只是职场领域的ABC君的某个事情。
但作为职场来说,文章的本质应该跳出这个职场逻辑圈,看到职场里某一个点,引申出外面无数问题的关键性,找到很多事情之间的核心问题和底层逻辑。
写职场问题,常这样写的,一般是刘润老师跟雾满拦江。
职场的所有问题,其实也是生活的所有问题,从这个点带出来后,你想到了那些问题的关键,事实上,就找到了很多事情的答案,而不是仅仅职场某个问题。
写其他领域也一样,作为创作者,你想到的一定不是仅仅只是你描述的这个领域内的小问题,你想到的,还可以是其他更核心的问题。
就像@超然物Y说的,他写书评,感觉写不出价值。
书评的内容,来源于书里的观点。书里的观点,你表述出来,是干货。但还没有那么好用,你还缺一个由小变大的思维。
怎么把书里,我认为好的点,认为对的点,在更多生活事情上,跟读者讲明白,让读者听明白这些,更重要。
所有人,都要有降维思维。特别是创作的时候。
90%的人,还在迷雾中。你自己,可能也在迷雾中。
但也肯定,你有不是在迷雾中的好东西,对你来说,最关键的是,把这些好东西,通过你现在的创作去结合上,然后分享给读者。
你要分享的不是你掌握不了的硬核干货,而是你真正懂得的,并且逐渐能掌握的好东西,这些东西通过了降维,给到了读者,影响了极其有限的读者。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让大家理解写作和喜欢写作这件事情?
这件事情,你可能会一辈子,也有可能是一段时间。但大多数人,其实是一辈子都在写。
当你真的愿意去花心思以【分享者】的态度去撰稿时,你整个人是舒服的,而且是有分享者的喜悦在,在创作时,你又能联想到很多好东西,这个过程,就是真正的学习和疗愈。
就像有人跟你提到的,事业上你越是不那么用力的时候,越是你力气最大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是“巧力”,而不是蛮干。
蛮干也能创作,但是累,挣扎,短时间如果没有成绩,还容易心态受损,引发疾病。所以,你要理解“写作人”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写作人,首先是“写”,其次是“创作”然后,他是“一个人”。但最重要的,其实是,他是一个“人”,他是有思想的,有血肉和灵魂的。
我觉得写作人一辈子,大概只会干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学习文字的应用,让自己更爱文字本身。也就是大家前期说的“文笔”,后期追求的是“精准”。你对写作的理解,会随着你研究的深入,而深入。
第二,写作人是在寻找素材。素材来源于你经历、你遇到、和你的学到。
我在想10多年前为什么星辰(学员)心态会大变,很大程度上来说,他有了“写”,但没有理解素材这个意义,所以他的好多东西,都还在“空”的东西上。后来,他去经历了这两年的东奔西走,又回到世间行走。
他对于素材的理解,会更深刻。
写作人都爱学习,或者爱去听故事,做采访,但本质上,其实还是在理解世界,找到更多的好东西,然后用“写”来表述出来。
通过分享者的状态,去完成这一次的创作。这大概是一个写作人,真正开始活明白的时候。
大家所经历的文字没有“质感”。一定程度上来说,确实缺少经历,这个是没有办法短时间内提升的,但其实也有很多办法。比如,我那时候开始有意识到去寻找,我身边附近能接触到的素材。
所以有了浮生记书店这样的听讲,遇到了全世界最有趣的人,我听了他们理解世界的方式,和不同的人生,在这角度来说,我终于开始有了自己能创作出来的“质感”的文字。
这个难度不大,我工作特别繁忙时,依然能每个月抽出一些时间去听故事,遇见那些有故事的人,学习他们身上的好东西,这个点,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每一个城市,都留存着无数的素材,写作人,是要去挖取的,不要只是停留在写本身,用“死磕”这样的词汇去错误的理解写作。
写作,从来就不是靠死磕,而是靠你懂得写作的意义,懂得了分享的意义,懂得了好故事,好素材,有价值的内容,能带给其他人什么,当你尝试懂了这些东西,就真的愿意去花时间坐下来,去写。
我们这一生很短,你得真的爱上写作,不然它对你来说,就只能是工作本身,你可能一辈子都不明白,写作到底是什么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