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儿子给我打来电话
儿:妈妈,家里新房子装修的怎么样了?
我:才开始没几天,还是水电工在做呢!
儿:哦,我租住的这地方五月份要到期了,我就不想再续租了。
我:那就别续了,到时候没装好你就先回这个家住。
儿:也好。你知道的,我说过我不喜欢住我那个房间。
我:那你是什么原因不喜欢住自己的房间呢?
儿:我的房间不好,是北面的。
我:哈~你的房间不好,可咱家就这个条件呀!
儿:哎呀,那你们都知道住南边房间,让我住北面房间,我这冬天冷夏天热的。
我:你房间的空调冬天夏天不是一直开着嘛?!
儿:要是不开就是冬冷夏热啊!
我:好吧!
儿:装修要多少钱啊?我都担心你没钱了。
我:别担心钱,只要人好好的,钱没了还能挣,钱不够我就借呗。
儿:那你先找亲戚朋友借,不用利息,最后再找银行借,到时候我们一起慢慢还。
我:哦哦。
(听到他说“我们”,这个“我们”让我感到温暖。)
儿:我这边房租吃饭开销也挺大的,之前做的工作也不适合不想做,现在也没有稳定的收入。
我:工作慢慢找,不着急,世界这么大,我相信一定会有一个你的工作的。
(能在儿子的声音语气里听出他的焦虑,而我此刻的感受是放松的。)
儿:嗯,好的。我挂了,我去学习了。
(这一刻,能感受到他放松了下来。)
我:你上次说的咳嗽怎么样了?
儿:我去看医生了,配了两百多块钱的药,一直坚持吃,现在好了。
我:那就好!
今天早上醒了后,我复盘我和儿子的对话,当儿子因为装修的钱和工作的事担忧苦恼时,那一刻我好像在安慰他,让他别担心,我没有呈现出他的情绪感受。比如:“你为装修的钱担心是吗?找工作的事让你有些苦恼是吗?”我感到有些奇怪,昨天我是安慰儿子吗?可对话后他明显轻松了呀。
我在叠被子,这个举动让我想到妈妈。从小到大我看到的妈妈的床上总是被子叠的整整齐齐。
我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二十多年前的一个场景,那年我二十二岁,去离家几十公里的地方工作,三个月后因为不习惯辞职回家了。那时候电话少,回家前家人也不知道。当时妈妈下岗,因为家在学校附近,她就在家门口开了个小店,卖学生用的学习文具和零食。
我清晰地记得,那个夏天的傍晚,回家的路上我心里的忐忑不安,不知道妈妈会怎么说我。回到家看见妈妈坐在小店的躺椅上摇着扇子,我站在门口对她说:“妈,我回来了,我不去那里上班了”。妈妈看到我,开口的第一句话是:“哎呀,怎么瘦了?!”站起身来就去厨房给我做饭。第二句话是:“不去就不去,妈妈有下岗工资,这个小店算你的。”至此,没有多问一句。二十多年了,这个场景,这两句话像烙在我脑海里一样。
当我在叠被子时想起这件事情时,我明白了昨晚我对儿子的话不是安慰,让他放松下来的是当年妈妈对我一样的理解、接纳和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