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写博客的契机
归结起来就为了找寻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来针对逻辑学家(INTP)自尊(self-respect)进行训练。对于三分钟热度的INTP而已,找寻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是持续的投入,是完善其人格的一种方式。16型人格最重要的好处就是,能很容易地让你找到适合自己进步的方式与道路。不仅仅是去找共鸣,更重要的是去探索自身没有达到平衡的部分,然后一点点地去改善它。
16型人格网站中,举的一个跟进训练的例子就是养绿植。我虽然对花花草草不感兴趣,但这确实是个好例子,因为这个例子说明了选择项目的潜在条件是能轻松获得成果的项目。INTP如果短期看不到有趣的结果,没有从事物中获得收益和感悟,很容易就会失去耐心和积极性。
选择博客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一篇博客,就是一件作品。我能够从中获取力量,能欣赏它。同时,准备主题的过程,也会让我对生活,对工作产生格外的观察与思考。再者,梳理逻辑与锻炼写作对我的科研生涯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于是乎,我选择了博客,作为我完善人格的第一项训练。
内容
这个博客的内容,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技术博客,可能会记录分享一下,画实验PPT和用Python画各种图的技巧,记录一下以防自己忘记;另一类会是针对个人成长剖析的读书笔记,用来提取书本中对我有用的知识;再来就是一些随笔,记录生活里的一些小发现。
写到这里,发现逻辑学家,诚实地来说,没办法做到面向观众。每一件事,都需要对自己有利益才会去做。Blog的目的是记录,是剖析,是满足分享欲,没有半点想要惠及它人的欲求。不过,我还是希望有人能从我的这些记录中,获得共鸣。如果能遇到知音,那真的就赚大了。
总的来说,选择开博客对我而言是有着基本收益。虽然,未来也有可能因为博士毕业,开始工作,渐渐丧失反思,进步的能力。但是,希望在那之前,我能培养起来这个习惯,从而完善自身人格来面对未来的挑战。
更新频率
脑子里想探讨的东西很多,但我很懒。一周写两篇800字以上的尽量精炼的文章。
- 确定主题
- 阅读
- 构建文章框架
- 写写画画,探讨逻辑
- 拟定结论
- 找例子
INTP的恐怖故事
网站里的一句话,总结了我至今的博士生涯。
共勉,
懒惰d猫头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