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英怀特海著,庄莲平,王立中译,文汇出版社,2012年10月版
“什么是教育?当你从学校出来以后,把所有学到的内容都忘记了,剩下的内容就是教育。”了解怀特海是从爱因斯坦转述的他的那句教育名言开始的。后来,我又读到了罗素《西方哲学史》,了解到怀特海与罗素合著的《数学原理》标志着人类逻辑思维的巨大进步,是永久性的伟大学术著作之一。
教师常常被人们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当我们面对“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等教育的终极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比较清晰而又理性地回答呢?在我们的职业生活中,我们能否创造使孩子受到良好教育的生活呢?暑假的时候,终于有幸读到了《教育的目的》这一本奇书。读完之后,许多的感怀。
教育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是为了知识的传授,还是健康人格的培养?全面发展的劳动者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必须记住,不能加以利用的知识是相当有害的。”对于知识教育,怀特海这样警告教育者。这样的观点和荷兰著名学者房龙如出一辙。房龙曾经说过:“凡学问一到穿上专家的拖鞋,躲进它的‘精舍’,而把它的鞋子上的泥土的肥料抖去的时候,它就宣布自己预备死了。与人隔绝的知识生活是引到毁灭去的。”(引自房龙《宽容》三联书店1985年9月版之后记《关于房龙与他的著作》p404)
我当时读了以后,很震惊,马上想到了当下我们的特别重视知识的学校教育。我们在教孩子很多的知识,目的究竟是什么?孩子的理解力是否提高了,还是仅仅是知识的机械记忆,这知识与孩子生活究竟有无关系?罗素也曾经说,“的确,假如是单纯的阅读,即使是读得再多,一个人对任何东西的理解力也是不会自行提高的。除了获得见闻以外,还需要对搜集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认真的反思。”(参见《西方的智慧》作者,罗素,译者:,崔权醴,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结束语》337页。)
确实,唯有不断深入思考我们的教育生活,不断反思我们的教育实践,我们才能够不断自我革新。而教师的自我革新,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
(附录)怀特海教育名言——《教育的目的》
1. 我们必须记住,不能加以利用的知识是相当有害的。
2. 所谓知识的利用,我是指要把它和人类的感知、情感、欲望、希望,以及能调节思想的精神活动联系在一起,那才是我们的生活。
3. 如果只是一味地通过被动记忆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来塑造自己的精神生活的话,简直不可想象,人性不是这样,生活更不应该这样,或许某些报纸杂志的编辑需要这样。
4. 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5. 如果一个人仅仅是见多识广,那么他在上帝的世界里是最无趣的。
6. 在教育中如果排除差异化,那就是在毁灭生活。
7. 有学问和充满想象的生活是一种生存的方式。
8. 教育的本质是它那虔诚的宗教性。……当习得的知识可以改变结果时,无知就成了罪过。
9. 除非学生能够持续不断地被兴趣所激发,不断地获得某些技能,不断地为成功所激励,否则他们永远不会进步,而且注定会失去信心。总的来说,在最近的三十年里,英国的中学一直在向大学输送大批令人失望的年轻人,这些人就像被接种了预防智力热情蔓延的疫苗,拒绝任何智慧火花的迸发。大学的教育进一步强化了中学的教育,更加剧了这种失败。结果,年轻人的热情转向了其他方面,于是,有教养的英国不再容易接受新概念了。——《自由和训练的节奏》
10. 超越自我的途径之一是理解价值。各种形式的疑惑、好奇、尊敬或崇拜,以及各种形式的强烈欲望,使你拥有一种难以置信的力量来看待生命。而人的审美情趣正是能够帮助你理解价值、脱离粗野的功利主义的那种力量。——《自由和训练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