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作原文】
病逢佳节长叹息,春雨濛濛榆柳色。
羸坐全非旧日容,扶行半是他人力。
喧喧里巷蹋青归,笑闭柴门度寒食。
《寒食卧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此诗写作时间不详,从诗中可以推测,应是诗人在寒食节期间因病卧床,目睹节景,触景生情而作。
寒食节本是踏青游玩、祭祀祖先的日子,诗人却因病不能参与,心中不免生出诸多感慨。
“病逢佳节长叹息,春雨濛濛榆柳色。”开篇点明诗人在病中遇到寒食佳节,只能长声叹息。春雨濛濛,榆柳泛绿,本是充满生机的景象,却因诗人的病痛,更添了几分惆怅。
“羸坐全非旧日容,扶行半是他人力。”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诗人病中虚弱的状态。坐着时形容憔悴,已非往日容颜;行走时也需要他人搀扶,尽显病体之衰弱。
“喧喧里巷蹋青归,笑闭柴门度寒食。”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外面巷子里人们踏青归来,热闹非凡,充满欢声笑语。而诗人却只能独自关闭柴门,在孤独中度过寒食节。这种强烈的反差,更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此诗的特点在于以景衬情,借寒食节的热闹与自己的病中孤独形成对比,将诗人的情绪渲染得淋漓尽致。诗中的“春雨”“榆柳”“柴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在古代诗词中,白居易的诗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寒食卧病》虽不算其最负盛名之作,但也体现了他一贯的风格,以质朴的语言书写真实的生活感受。
名家对白居易的评价多肯定其诗歌的通俗性与反映现实的能力,这首诗也正是通过描写个人在特殊节日里的病中境遇,展现了生活的真实一面,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