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喜欢看「罗辑思维」,其实你会发现看一个胖子在视频中的自言自语其实还是很蛮有意思的。视频没时间看的话就听语音,现在每天上下班路上,都会去听罗胖往期的语音,有一期节目叫做《超级个体》,主讲人却不是罗胖,而是古典。同时,我也在得到APP上订阅了古典老师的专栏文章,这个专栏主题主打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在这个体崛起的时代,我们需要用新的模式和技术,进化成全新的职场人,古典老师认为在未来每个人都应该是「超级个体」。现在我们可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名词,比如组织变化、行业跨界、IP、U盘化生存、个人+平台模式、联盟模式等等,这些都代表着未来每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可能性。
正好上周文章讲的主题是关于「斜杠青年」,说到斜杠,我有一个公众号,叫做“斜杠时光”,做这个公众号初心也很简单,就是想给自己对未来的发展有各种不同可能性的探索,并且通过文字记录下来,那么有这么一个地方可以让自己看到过往的积累和成长。首先我的本职工作是一名程序员,但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对厨艺进行一定精力的投入,这是从自身兴趣出发,本身对于需要通过动手才能完成的东西就很感兴趣,那么看看未来是否可以往「厨师」这个方向进行发展呢,这是有可能的。还有今年,希望能在公众演讲上有一定的突破,不仅仅只是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那么未来是否可以结合自身所学所经历,当一个知识IP呢,都是存在一定可能性。
就如现在很流行的一种成功学方式,看李笑来、万维刚、采铜、刘未鹏等人作品能得到什么、共性就是他们都是比较资深「自我教育者」,他们都提倡独立思考,提倡终生学习,注重心智开发。不给自己人生设限制,只想给自己未来打各种各样的标签,现在学到的技能或者知识,可能当下是没发挥空间,但在未来某个阶段,突然有一天会发现靠这个技能变现,那是不是对自己人生有多一份从容和保障呢。
斜杠其实就是"/",一种符号。最先流行于国外,这两年才在国内逐渐流行起来,因为国外很多青年在找工作的时候,他们的简历上是这样的:“插画师/摄影师/活动策划/主持人/播客”,表明一个人有多种身份,在不同场景下可以切换。斜杠青年源于《纽约时报》一位专栏作家「Maric Alboher」 的一本书——《多重职业:让工作和生活获得双重成功的新模式》,书中的作者注意到这个现象,叫做“The Slash Effect”,根据这本书中的定义,斜杠标准应该是“拥有2个以上能被他人辨识的技能优势”。简单来说,你所拥有的技能,是能给你带来收入的,这需要跟兴趣爱好做个区分,可能你投入很大的精力在你的兴趣爱好上,不见得未来在这个兴趣爱好上有收入回报,等到你的水平越来越接近专业水准,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时,有变现的能力了,才可以说你是一名斜杠青年。比如你喜欢摄影,拍了上千张的照片,发朋友圈很收欢迎,但如果只是点赞居多,却没人愿意付钱让你拍个人写真,那就很难斜杠了。
至于斜杠后面加个青年二字,估计是每个人都有年轻叛逆的时光,想任性一回。其实斜杠跟年龄是无关的,越成熟的人就越有机会成为斜杠,一方面他们有更多机会去了解自己,一方面随着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的攀升,能力更容易迁移,他们的经济水平也能保证让他们自己更多的投入到新技能中,更别提已建立起来得人际关系。
Maric Alboher对斜杠青年模式进一步总结,分为以下五种:
- 稳定收入+兴趣爱好组合。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在兴趣爱好探索阶段,但兴趣爱好的收入不足以支撑生活的支出。
- 左脑+右脑组合。这是一种理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共同发展模式。比如程序员+戏剧导演,理性与艺术其实是非常好的互补,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开阔的思维,也是互为休息。
- 大脑+身体组合。这种模式能够让人很好地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中相互切换,能够确保身心健康以及生活平衡,列如艺术顾问+普拉提教练。事实上,对于脑力工作者,如果能发展一个劳动的身份是个挺不错的选择。
- 写作、教学、演讲、顾问组合。这可谓是一个黄金组合,也是Maric自己的斜杠模式。这四种身份之间可以形成完美的循环推动,因为写作让你成为某个领域的意见领袖,演讲的邀约也会随之出现,等到经验足够的时候又可以开展教学和顾问的工作,这条路其实走的是知识IP路径。
- 一项工作多项职能型。事实上,你不必拥有多项工作或者多个身份才能成为斜杠青年,即使你只有一个工作或者身份也可以斜杠,但它要求你要非常的全面和综合的能力,需要涉及到不同的职能领域,那你也是斜杠青年。比如所有的CEO都符合这个标准,在企业中,这样的角色也越来越多,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运营岗位等。
所以说,我们都在面临一个职能越来越斜杠的时代。在这种大环境下,关键一点是在于要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敢于去追求,这其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谓勇气,就是明知未来是不确定的,但敢于去挑战和寻求改变。人会有从众心理,这种心理使得我们想要与周围的人保持一致,从有意识起,我们便开始「模仿」周围的人,在不知不觉中继承了父辈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生活相对简单,不需要过多地去思考和选择,这是安逸和稳定的一种表现。若一直这样生活下去也无大碍,可是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别人的生活好精彩,原来自己是有选择的,生活的轨迹是存在多种可能性的。于是,就会产生一个困惑:是选择继续从众还是说跟随自己内心去探索,从众代表稳定和安全,探索代表冒险和未来不确定性,因为没有了模仿的对象,走的路也没有路径可循,一切都得依赖自己。
从斜杠青年,可以引申出一个概念,叫做「无边界职业生涯」,这个概念强调的是以个人就业能力的提升替代长期保证,使员工能够跨越不同的组织实现持续就业,也就是说,能力才是赚钱的关键,只要有能力和实力就能通过为不同的组织服务来获得收入以及更高的灵活性。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将取代资本成为核心生产要素,一切组织和生产都将围绕人才而展开。
同时,斜杠青年代表的其实是一种全新人生价值观。可能有人会认为所谓斜杠不就是多几份兼职,再贴上几个标签,那样我自己也就是多重收入和多重身份了。其实真相不是这样的,它的核心不在于多重收入,也不在于多重身份,而在于多元化的人生。特别是现在的90后,不在拘泥于过去像父辈们那么在同一家公司,同一个岗位上可以一干就是几十年的那种,他们厌倦了,他们更喜欢有一些挑战和变化的工作,更注重的是自己的价值能被认可,更多会从自我兴趣和个性出发来思考自身职业生涯发展。
人生没有必须或者一定,也没有固定的标签,每个人都有潜力巨大的可能性。能禁锢的只有我们自己,所谓“边界”都是人为定义,并非永恒不变,也并非理所当然,是可以用来打破,打开了一扇窗,带来的是下一扇窗的无限可能,不跨出那一步,永远不知道有什么样的体验等着你。
写到这,想起了乐嘉老师的性格色彩说,热情外向红色性格的人,觉得人生多元化才是真正值得期待和追求的人生,比如我的人生宗旨就是体验人生百态,不断地认识一群有趣的人,做一些有趣的事,不断产生连接。看似严谨规律蓝色性格的人,可以走稳定收入+兴趣爱好组合模式的斜杠人生,因为他们一旦认定一项兴趣爱好,就往往会专研进去,最终从刚开始的兴趣爱好演变成专业水准,达到可变现技能。性格要强的黄色,事事都要争第一,假定他们真的认定斜杠对于他们帮助很大,无需多说就自我驱动去探索,因为他们有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和毅力。就算让人觉得与世无争的绿色性格,看似安逸稳定,不求改变,其实他们在一个岗位上可以胜任多面手,因为工作所需,往往能锻炼出一份工作多种技能,何尝又不是一种斜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