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这个职业,也是一种修行。
升级为父母这个职业之后,难免有的时候会对孩子的种种行为,情绪失控,一旦失控,就会对孩子进行吼叫,只是有的父母偶尔为之,有的父母则已经养成了习惯。
经常会在公众场所,比如说餐厅,比如说在马路上,会看到有的父母直接打骂孩子,这个时候会看到孩子特别的无助,可能仅仅是因为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或者当天父母的心情不好,工作受到了挫折,压力大,回到家之后会把情绪进行转移,只要孩子比如作业没做完,有点拖拉,或者是玩具撒的到处都是,部分父母们就会,一下子点燃,爆发,拿孩子出气。自己一时爽了,可是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创伤,有了阴影,有可能会进行到潜意识里。
对孩子大吼大叫的行为,其实很恶劣。但是做父母的,也是一门大学问,要进行自我管理和育儿学习。
如何减少大吼大叫的行为呢?
首先我们要正确了解大哄大叫,愤怒的原因。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我们要了解如何正确的表达情绪,而不是将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
过激的情绪失控也会造成虐待。
之前,就有一个孩子,仅仅因为吃饭掉了,米粒在地上,而他的妈妈就让他跪在地上,把地上的米粒舔干净。
几个月前的新闻也是有个孩子在雪地里面玩她妈妈的手机。结果后来手机丢了,回到家他妈妈,活活的把他给打死了,结果发现,手机掉在小区里面的大雪里。可是一个生命就这样没了。
当然这些是比较过激的,情绪失控。
但是大部分父母如果遇到不顺心,也会,嫁接到孩子身上。研究表明,易怒有可能是自身的健康状况,出了问题。所以做父母的平常,要进行自我管理,锻炼身体,减少压力。不是,转移到自己爱的家人身上,特别是无助的孩子身上。
有的直接是父母大吼大叫。也有的是爷爷奶奶大吼大叫。
我们家的爷爷奶奶也经常这样说,不吼叫没办法。吼叫了才管用,殊不知,这个有用,其实对孩子来说真正的是伤害了他。管教的方法不得当,我们要去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而不是一昧的吼叫解决当下的问题。
减少吼叫的策略
①追踪你的吼叫进行记录。
②接纳自己
③呼吸
④平静自我
⑤管教的法则
管教的法则方面有:
沟通
沟通方面要注重鼓励性的言辞。
选择
家庭规则
连接
没有熊孩子,只有熊大人。
在养育的路上,要记住,我们是大的,他们是小的,我们要更加有控制力,我们要保持平静和清醒。这样的孩子,才会更加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