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人吵架的时候还在致力于分辩和争论我对你错吗?生活中你还是认为你喜欢的人就好的不行,你讨厌的人就一无是处吗?生活中你是否不自觉的在党同伐异······
有这些行为的个体显示了一个明显的问题,对世界的认知过于两极化,缺乏了对差异性的容忍力。
人一生成就大小,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情商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情绪的容纳力、情绪的恢复力、情绪的洞察力、情绪的灵活性及情绪的影响力等。今天我们谈的是对差异性的容忍力。
哲学家罗素和文学家王小波都曾经提过同一个观点-----参差的美。令世界更美的从来不是同一和重复,而是差异所带来的魅力。
从个体认知模式发展的过程来讲,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大多要经历上三个阶段:二元论、相对论和约定俗成论,随着个体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增加,我们会逐渐的更新和升级自己的认知模式,这也显示了人的认知和思维模式有不成熟渐变到成熟的过程。
但是也有人会一辈子都停留在二元论的认知模式中,从不改变和进步。在这些人的思维和认知中,世界是两极分化的,非黑即白,白雪公主是纯真善良的,皇后是邪恶阴狠的;好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好的,坏人就会全无可取之处,典型的儿童思维模式。
可是世界没有那么多的绝对性的存在,任何理论都只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才适用,任何人看待世界的态度都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其自身认知的局限性。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学会尊重世界的相对性,学会尊重和承认个体间的差异性,我们对世界和个体间的模糊性、相对性和差异性承认的越多,我们的世界就越宽广,我们的人格才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