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吗?
嗯,在
借我点钱
.........
您好,您拨打的用户不在服务区
1.
小颖这两天因为一件事很不开心。
这件事发生在四天前。
当时小颖正在上课,感觉到裤子口袋的震动,她掏出手机一看,是好久不见的朋友亚男发来信息。
“小颖,借我500,过段时间还你。”
小颖跟亚男在高中是关系不错的朋友,虽然如今大学不在一个学校,但只要假期允许,也会偶尔见面,而这也不是亚男第一次向小颖开口借钱。
亚男平时花钱有些大手大脚,所以时不时就要向身边的人周转一下,她借的也不多,而且即使有时候因为忘性大以至于还钱有些拖拉,但好歹从没有欠钱不还的不良记录。
如果是平时,小颖肯定二话不说直接借了,可上礼拜她刚和室友出去旅游了几天,这两天又买了些入春换季的衣服,手头紧张,别说500,两三百都够呛,所以无奈之下,只好回复亚男说:
“我前段时间花了不少,现在身上没有哎。”
这句话发过去亚男很久都没回,于是小颖放好手机先上课。
等到下了课她拿出手机一看,亚男发来信息说:
“上次是有特殊情况,所以才拖了几天,这次我一定很快还你。”
小颖愣了。
这是什么意思?觉得自己明明是有钱的但是不愿意借给她?
小颖的心里涌起一股不太舒服的感觉,但还是强压下来回复亚男:
“不是这个意思,我是真的没有。”
这下亚男回的很快,简简单单一个字,好。
小颖也没多想,收起手机,跟室友买好中饭回到寝室,一边吃饭一边刷着朋友圈。
突然就看到半个小时前亚男发布的一条朋友圈:
“看清你和一个人的关系,只需要几百块而已。”
这是说谁?小颖问自己。
还能说谁!小颖回答自己。
心里的无名火噌的一下就涌上来了。
怎么不借钱还理亏了?我就非得借给你?再说又不是不愿意借,是真的借不出来有什么办法?难道要我给你去偷去抢?小颖这样想。
最后她气的中饭都没心情吃了,一度想要发信息质问亚男,但转念一想,毕竟别人也没有指名道姓,这么冒冒失失的去兴师问罪,好像显得自己有些敏感多疑,小题大做了。
可不管再怎么安慰自己,小颖心里的疙瘩算是种下了,对于亚男这个人,她也有了新的定位。
2.
大学的一天下午,我刚上完网球课,出了一身大汗。回寝室洗完澡之后,觉得有些渴了,想喝点冰的饮料,刚好寝室的零食也快见底了,于是就想着到楼下的校园超市买一点儿。
在超市转悠了几分钟,零零散散挑了一篮子东西,结果等到结账的时候一摸口袋,哎呀,坏了,洗完澡换了裤子,钱包校园卡什么的都没拿。
这时刚好看到一个朋友在门口抱着书路过,我把东西往柜台一放,跟收银员说一了一声等等过来买,就急匆匆的追了上去。
我喊住那个朋友,满不在乎的笑嘻嘻说:
“xxx,我在超市买东西,刚洗完澡换了裤子没带钱,你借我点儿,我回寝室就还你。”
朋友不假思索的回道:
“真是巧了,我就出来到选修课点个名,什么都没带。”
当时听完我就有些不舒服,心想不至于吧,就几十块钱的东西。但还是摆摆手笑着示意没事,最后跟另一个路过的朋友借了点,一回到寝室立马就把钱还上了。
没想到一段时间后,我竟遭遇了相反的情况。
那天我去学校门口的甜品店买芝士蛋糕,因为那家店是可以支付宝付款的,我这人又懒,就没带钱包,拿着个手机就出门了。
等到买好蛋糕走回来的路上,刚好碰到一个朋友在买东西,他叫住我说:
“还好碰到你了,出门走的急,钱包忘带了,这里店小又不能支付宝,你借我十块钱,我等等支付宝打给你。”
我不好意思的朝他笑了笑说:
“我也没带现金啊。”
他表情一僵,不太自然的说好吧好吧,明显不太相信。
我有些急了,赶紧解释道:
“真没骗你!我是真没带!你看这蛋糕也是我用支付宝买的!”
他笑着说没事没事,却还是一脸半信半疑,搞得我一阵头大却不知道怎么解释,这事儿真是越解释越显得尴尬。
这事儿我们俩后来再也没提起,毕竟只是一段小插曲。可虽然无伤大雅,却还是会让我觉得白璧微瑕。时不时的会想起来,并且跟之前超市的那件事做比较,在两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切身经历过,才恍然为何当时会有那样的想法,让我明白了很多东西。
后来一次偶然的聚会,我趁着大家玩得开心,又跟他提起这件事儿,并且很认真的做了解释,希望他能理解。
他有些惊讶,笑着说这么久的事儿了你还记得啊,放心吧,我没那么小气。
话是这么说,但我也明显觉得他这次的笑比之前的要真诚许多。
然后他问我:
“你小子怎么想着今天跟我说起这事儿来了?”
我笑着回道:
“我不想因为一张不存在的十块钱,而失去一个朋友。”
3.
最近流行这样一句话: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幽默搞笑之余,很多人觉得要想让友谊不翻船,先得看你跟这位朋友的友谊够不够牢固,能不能抵抗现实的大风大浪。
可不得不说,友谊不是空中楼阁,不是三两句寒暄,四五场聚会那么容易就能建立起来的东西。发展过程中的理解体谅,争吵磨合必不可少。而在这其中最核心的,不外乎是四个字:换位思考。
很多时候,我们必须亲身经历过一些事情,才能更客观更真实有效的体会别人的感受。
就拿借钱的这个例子来说,确实是一件颇为敏感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人拿借钱作为衡量一个朋友是否把你看的重要的标准,觉得只有肯借你钱的,不惧怕与你发生利益关系的,才称得上是真心的朋友。
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完全认同。
我们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拥有专属于自己的生活轨迹,每个人的状况失之毫厘便差之千里,朋友之间借钱可以出于情感关系,但绝不会是因为道德法律。
你向一个关系莫逆的朋友借钱,于情于理他都会借给你,可你不得不承认,也存在他真的没有的情况。可能他的生活里出了大事,正是用钱紧张的时候;可能他这笔钱有急用,实在不能周转。这些情况都不是没有发生的可能。
相反的,换位思考一下,你的好友难得向你开口借钱,你一定会借,可若是你当时真的囊中羞涩,再三向他解释他也还是对你失望,你又如何是好?
a friend is easier lost than found。
得朋友难,失朋友易。
——English Proverb
我们都在说着交朋友要走心,不要看重利益的得失,要学会互相理解体谅,却还是在一些时候不由自主的拿各种并不匹配的标准来衡量这段友谊。
这就好比一团上好的棉花,你却拿钢铁的硬度来衡量它,结果必然失望,但事实上,它确是一团极优质的棉花,只是你看错了特长。
友谊是即牢固又脆弱的奇妙情感,是百炼钢也是绕指柔,你在对朋友苛刻要求的同时,就是在质疑自己。
而最好的朋友,就是
两个身体
一个灵魂
作者:太平,平头辫子爷,少年驰骋任信步,不须青山埋侠骨,嫁娶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更多文章:你连个屁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