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当回想起一周前读的那本书的时候还能想起来多少,再过一周以后又能想起多少呢?再过一个月呢?相信大部分人的回答一定是:“隐约记得某个故事,但又好像记不清了”。如此循环下去,也不难发现,除了那些记忆深刻的句子和事件,以往看过的都遗忘的差不多了。
有人会问即使这样那我们看书的意义又何在呢?下面这句话是我听过的最好的回答:
读书就像是吃饭,我们可以清晰地记得昨天吃的是什么,但是我们却不记得一个月前的那天吃的什么,但是那顿饭不吃还不行,因为不吃会很饿。
想想的确是这样,经过时间的日积月累,吃过的每一顿饭都变成了我们身体里的血和肉,它在帮助我们成长。读书依然如此,几个月前的阅读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得模糊,但是看过的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改变着我们、影响着我们。
读书带给我们的益处,有以下几点。
1.首先读书的益处一定是利己的。读书多的人相比读书少的人表达能力要强一些、写作的质量要高一些,当然这是表面的益处。读过的书还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的内在魅力,例如言谈举止、处世态度、逻辑思维等方面,可以让一个对生活充满失望的人点燃对生命的热情。此外读过的书还可以影响一个人外表的变化,可以让一个邋遢的人变得精致、可以让一个满口脏话的人变得文雅、可以让一个肤浅的人变得有涵养,这些都可以从一个人的气质体现出来,也正所谓一个有趣的灵魂。
2. 当一个人读过的书改变了他的生活的时候,其实也在改变身边的人。当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成为父亲(母亲)角色的时候,他们的生活方式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想象一下一位回到家的家长是在看报、看书,而另一位家长回到家则是打开手机开着外音刷抖音,两个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能一样么?
这个时候不妨想一下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武亦姝,她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但是她的家庭是一个文化底蕴很厚重的家庭,父亲是一位律师,母亲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两个人都是热爱读书的人,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自然比一般的家庭要优质的多。
3. 再说中国诗词大会,众所周知的点评嘉宾郦波、康震、王立群、蒙曼、杨雨五位导师,他们都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大家。他们将自己所认知到的知识传授给后人,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新一代的年轻人,并借用古人的情感承志,这也是传承古代文化的一种方式。如果说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社会担当属于少数人,那么一个好的读书习惯也可以帮助家庭形成一种良好的家风,这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的,小到一个日常的行为习惯,大到一个家庭的外在形象,而这些东西都可以通过良好的读书习惯慢慢形成。
结语:
读书看似平常的一件事,但又不平常,因为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从而间接地改变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取向。
读书是一个缓慢地过程,需要靠时间的沉淀,当达到一定数量时,真的会有一种魔力,一种神奇的魔力,这种魔力也时时刻刻地影响着我们。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