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得听过一位老父亲在跟儿子有些矛盾之后,这样感慨道:老子在儿子面前永远都是失败者,是输家!当时这位老父亲,有些愤懑,又有些无奈。当时,我就不明白,为什么非要争个输赢呢?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儿子肯定要比老子强啊!要不然不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吗?其实,作为父母,想要赢了孩子,这个思想本身就是错误的。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似乎与父母对抗变成了成长必经阶段。
父母效能训练这本书的开篇,就把这个问题讲得挺透彻的。父母不要老想着孩子能完全听话,孩子也别总以为父母在控制自己。两两相争,必然两败俱伤!就算最终和解,也总是感觉中间隔堵墙。
是的,想要成为高效能的父母,既没有窍门也没有捷径可走。对大多数父母来说,“没有输家”的方法需要他们彻底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在家里使用这个技巧需要一些时间。父母必须学会不加批判的倾听和坦诚地与孩子沟通。
其实,好多好多父母都是不知不觉就做了父母的,有多少父母是在备孕时就潜心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又有多少是为了传宗接代,然后生了娃,就丢给了老人带?有没有一个部门来对此进行考核?比如说领取准生证时,要完成一份父母考卷?那又有没有一个部门,来对社会上的准父母们做一个培训?
我记得我怀孕时,医院有公益的讲座,关于如何照顾新生宝宝的知识分享,我去过一两次,发现大多居然都是婆婆奶奶辈,准妈妈都很少,准爸爸就更是难得一见了!
虽然这本书讲得更多的是解决问题的,但我多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或者准父母们多去阅读和学习啊!因为等问题已经出现了再去翻书解决,其实就已经晚了。那么提前学习的好处就是,有了知识储备,当问题还在摇篮里时,我们就能敏锐地察觉,然后调整心态,有针对性地做引导和调整,或许问题就可以避免了。
想起,曾经跟一个妈妈聊天,当时女儿有一些行为方面的小问题,当时她就说,她的女儿没有出现过,或者说在她眼里这根本不是问题?寥寥几语,让我思考良久,是的,有的时候是谁有问题?这还真的得搞清楚呢!所以,后来我也养成每天反思自己的习惯。到底是我的问题还是女儿的?需要怎么解决?谁来承担这个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