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四季分明的城市对每个季节都充满了感情:怀念,回忆,憧憬,期待,惊喜,欢乐沉浸其中……对于春、秋会有恋恋不舍,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想要一直过春天、秋天。也许春秋比起夏冬有特别的美,美的让人生恋;也许是寒冷的冬天进入春天,那种温暖、生机更让人安逸地想停留,就像从炎热难耐的夏天进入凉爽怡人的秋天一样。人们更容易适应舒适,更容易享受这舒适不是吗?
但其实人们贪恋舒适区,也是健忘的。会在冬天的时候想起夏天:好像没那么热啊,还是夏天好啊,热比冷好捱;等到了夏天又会说,还是冬天好,冷了跑跑动动就热乎了,热的时候一动不想动,一身汗……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就会觉得好可爱,健忘挺好的。
似乎一定要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时才能感受到冬天的美。也许没有白雪覆盖的世界枯藤老树,会让人觉得荒凉无生气,而漫天飞舞皑皑白雪使冬天灵动起来。但这荒凉无生气也有它的功不可没有它存在的意义:当春风拂过,看到柳树最先发苞,然后更多树、草都开始萌芽的时候,那种绿意、生气更让人感动。哪怕每天都不经意扫过一眼,几眼的地上的小草,也会在某天清晨再一扫而过时猛回头:哇,怎么长这么快!才几天呢,怎么感觉一个晚上就长了一大截!盯着它,想去轻抚一下,但小时候听说:不许摸,摸了它就不长了。。。嘿,那就给它拍张照吧。
关于夏天,脑子里一直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傍晚,上小学三年级时。下午放学回家在路上看到的场景。太阳快下山了,不热了,阳光穿过路边的树丛,干净,清透,柔和,让人觉得软软的,暖暖的,清新怡人。感觉我的文辞真的有限,不足以表达出那种美。可是这么多年我依旧记得那个画面、那种感受。当天的日记我也写了它。日记本已找不到,不知道当时有没有描绘地比现在好。多想当时有相机,而我又有好的技术可以拍下那个瞬间。。。。。。也许我的心里、脑海里会一直保留那个画面吧,美就是那么刻骨铭心、深入骨髓。。。。。。而后就是小时候大中午不怕热跑出去抓小龙虾、摘树上的榆钱儿吃,捉“嗡嗡”当风扇吹风,得抓到勤快的,不然不扇翅膀的。奇怪,长大以后我就没过过夏天吗?咋全无印象呢?长大后我就没有了发现美感受美的眼睛和心了吗?
关于秋天,我最深的记忆大概就是我自以为救了两条小鱼实则亲手杀死了它们:在狠久狠久以前的一天,深秋,阴天,有点冷。路边的小水塘里,水已干涸,两条小鲫鱼并头在泥潭里挣扎。没有水了,还这么冷,我得救它们。。。慢慢地、小心地脚省着力走下水塘,靠近了伸直了胳膊勉强够着它俩。拿水洗洗干净,找来一个玻璃瓶放桌上,一条一条放进去:小鱼不怕,马上就有水,就不冷了哈......提起水壶,不行,太高了,得把瓶子放地上,慢慢倒水进去,热气腾腾,好不热乎![OK]了,玩儿去了。中午我爸回来,非常得意的拉我爸去看我救的俩鱼。“翻白肚儿了,鱼逗已经死了。” “啊,我还放的热水的呀!” “不能放热水,鱼就长在冷水里的”。。。。。。
冬天,大概是记忆最多的,因为年关。这也是小时候记忆最深。还没放寒假,爸妈就已经买好准备好新年衣服了,哪天买回来让先试试就会特别的兴奋。迫不及待等着三十儿吃完年夜饭、洗刷完换上新衣服。好强的仪式感。因为现在没有特意这样做,更是很少专门为新年买一件新衣,买了也是过下水就穿不会等到新年再穿。也许年味儿真是让我们自己给过淡了……
雪,也要分小时候和长大以后(突然发现很多事情都有了“小时候”与“长大后”之分)。小时候,记得就是大早上起来及膝的雪,不怕冷,打雪仗,在树上、房檐上够“凝冰勾儿”吃。我想那时候是真的很干净。依然记得那种欢乐的场面。后来长大了就怕冷了,对下雪无感了。再后来,发现雪好美,也会因雪zuo出狠多感想,也怕了,但是会非常想要去欣赏去发现这种美了。选最美的一处录下雪花儿飞舞,随手拍下自以为很美的雪景,拍到内存不足,因为觉得都好美......
外面下雨了,春夜喜雨!好感动也好感谢先人留下的“好雨知时节”。每每春天下雨,脑子里就会浮现这首诗。听着滴答滴答,看着雨滴落在嫩芽上,便觉得这雨是有灵性的,让一切有了生机……天地、自然,心生敬畏......
等雨过天晴,春山暖日和风,春意将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