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死后,合纵之约虽然失败,但山东六国与秦国的关系仍然在斗争与结盟中向前发展,当然,六国之间的争斗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于张仪来说,因为秦国还没有灭掉六国,苏秦布下的这个合纵连横之策,属于他的连横的任务也还没有完成,他仍在孜孜不倦地努力着。
周赧王四年,公元前311年,秦惠王派人照会楚怀王,想用秦国武关以外之地换楚国的黔中之地。楚怀王说:“换地就算了,我给秦国黔中之地,秦国给我张仪。”秦使回到秦国报告了秦惠王,张仪听说后,请求秦惠王同意用他去换地。秦惠王说:“楚国一定想杀你而后快,你为什么还要去?”张仪说:“秦强楚弱,只要大王您在,楚国不敢杀我。而且我和楚王的宠臣靳尚关系不错,靳尚又侍奉楚王的爱姬郑袖。郑袖的话,楚王没有不听的。”张仪于是就去了楚国。楚怀王把张仪抓起来,下了大狱,准备处死。靳尚对郑袖说:“秦王十分宠爱张仪,想用上庸等六个县和美女来赎回他。咱们的大王看重土地,又畏惧秦国,一定会宠幸秦国的美女,到那个时候,您一定会冷落。”郑袖于是日夜在楚怀王面前哭泣,说:“当臣的都是各为其主。现在要是杀了张仪,秦国必定大怒。我请求您让我们母子俩搬到江南去住吧,别成为秦国刀下的鱼肉。”楚怀王果然是耳根子软,就赦免了张仪,还以厚礼相待。张仪趁机劝说楚怀王:“各国联合抗秦,就是赶着羊群去进攻猛虎,明显是敌不过的。现在大王您不肯听命秦国,如果秦国逼迫韩国、驱使魏国的军队来攻打楚国,楚国可就危险了。秦国西有巴地、蜀地,有船有粮,如果沿岷江而下,一天可行五百余里,不到十天就能兵临扞关。扞关一旦失守,其他各城就会天天活在恐惧之中,黔中、巫郡也就必属秦而不再是大王您的了。秦国如果大举出兵武关,那么楚国的北部就成为绝地,其他侯国就不能来救援你,秦兵再南攻楚国,三月以内必定存亡,即使各国来救援楚国,都得半年以上。坐等那些弱国来救,而忘记了强秦的威胁,我可真是为大王您担心啊!大王如果能诚心诚意地听我的意见,我可以让楚国、秦国永久结为兄弟之国,不再互相攻杀。”楚怀王虽然已经得到了张仪,却又舍不得拿黔中之地来交换,于是听从了张仪的游说,让他离开了楚国。
张仪便前往韩国,劝说韩襄王:“韩国地方险恶多山,所产五谷,不是豆子而是麦子,国家存粮不够两年之费,士兵也不过二十万,秦国却有一百多万。崤山以东的人要披上盔甲才可以参战,而秦国人个个赤膊便能上阵迎敌,左手提着人头,右手夹着俘虏。秦国用孟贲、乌获那样的勇士来进攻不肯臣服的弱国,就像千钧重石压在鸟蛋上,一定没有能幸免的。大王您不肯臣服秦国,如果秦国发兵占踞宜阳,扼守成皋,大王的国家就会被分裂,鸿台的宫殿,桑林的园苑,就不再是您的了。为大王着想,您不如结好秦国进攻楚国,既转嫁了灾祸又能取得秦国欢心,没有比这更好的主意了!”孟贲、乌获都是秦国的大力士。韩王宣惠王也听从了张仪的游说。
张仪回到秦国报告的战果,秦惠王封赏给他六个城邑,号称武信君。秦惠王又派张仪向东游说齐湣王。张仪说:“主张联合抗秦的人,一定会对您说:‘齐国有三晋作屏障,地广人多,兵强士勇,即使有一百个秦国,也拿齐国无可奈何。’大王您也总是赞同这种说法而不考虑实际情况。现在秦、楚两国互通婚姻,结为兄弟之国;韩国献给秦国宜阳,魏国交出河外之地,赵王也去朝见秦王并割让河间结好秦国。大王如果不迎合秦国,秦国将率领韩国、魏国之兵进攻齐国南部,再让赵国倾全国之兵渡过清河,直指博关,那个时候,临淄、即墨等地可就不是您的了。等到国家遭受攻击的那天,您再想迎合讨好秦国,就来不及了!”齐湣王也听从了张仪的游说。
张仪离开齐国,又到了赵国,向赵武灵王游说:“大王带头联合各国抵抗秦国,使秦兵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大王的威望在崤山以东传扬,秦国十分恐惧。于是秦国人制造武器,勤练兵马,积蓄粮草,小心翼翼,不敢放松,唯恐大王您兴兵前来。现在秦国攻下巴、蜀,吞并汉中,包围两周,驻守白马津,都是托大王您的力量。秦国虽然地处偏远,然而对赵国心含愤怒已经很久了。如今秦国派出残兵破甲驻在渑池,愿意渡过黄河,越过漳水,进据番吾,前来邯郸城下相会。希望用古时甲子会战形式,重演武王伐纣的故事。为此,秦王特先派我来通知您的左右。现在楚国与秦国结为兄弟之国,韩国、魏国俯首称臣,齐国献出盛产鱼盐之地,这就像砍断了赵国的右臂。被砍断了右臂而与人争斗,失去同党而又孤立无援,想要不灭亡,可能吗?如果秦国派出三支大军,一支军队扼守午道,通知齐国军队渡过清河,在邯郸之东驻扎;一支军队驻扎成皋,驱使韩、魏军队进军河外;一支军队驻扎渑池,约定四国联合攻赵,征服后必定四分其地。我为大王着想,您不如与秦王当面结下盟约,使两国成为长久的兄弟之国。”赵武灵王也接受了张仪的游说。
之后,张仪北上到达燕国,游说燕昭王说:“如今赵王已经献出了河间地去朝见秦王。大王您如果不臣服秦国,秦国就会派甲兵到云中、九原,驱使赵国军队进攻燕国,那么易水、长城可就不是大王您的了!况且,现在齐国、赵国就像秦国的郡县一样,不敢妄起甲兵互相攻伐。大王您从了秦国,就再也没有齐国、赵国的威胁了。”燕昭王于是请张仪献上常山脚下的五个城向秦国求和。
张仪完成任务,回秦国报告,还没到咸阳,秦惠王就去世了,其子秦武王继位。武王从做太子时就不喜欢张仪,等到他一即王位,群臣中很多人便前来说张仪的不是。
各国听说张仪与秦武王有矛盾,都放弃了对秦国的连横之约,再次联合起来抗秦。
周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张仪向秦武王建议:“为大王您考虑,山东只要有乱,大王您才能乘机多割得土地。我听说齐王十分憎恨我,我留在哪里,齐国就去打哪里。我请求让我这个不肖之人到魏国去,齐国必打魏国,等到齐国、魏国正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大王便可以乘机攻打韩国,进军三川,挟持天子,控制天下版图,这是王业呀!”秦武王同意了。张仪到魏国后,齐国果然出兵攻魏,魏襄王十分害怕。张仪说:“大王不必担心!我来让齐国退兵。”于是张仪派他的手下到楚国,让楚国派出使者对齐湣王说:“大王把张仪托付给秦国的办法真厉害呀!”齐宣王问:“什么意思?”楚国使者说:“张仪离开秦国本来就是与秦王定下的计谋,想让齐、魏两国互相攻击以便秦国乘机夺取三川。现在大王您果然攻打魏国,这是对内劳民伤财、对外攻打盟国,而使张仪重新获得秦王的信任。”齐湣王听罢,下令退兵。
张仪在魏国待了一年,便去世了。
张仪与苏秦以纵横之术游说诸侯,既富而贵,天下人争相效法。魏国人公孙衍,名号犀首,也以能说会道著称。其他的还有苏秦的弟弟苏代、苏厉,以及周最、楼缓等人,也都走遍天下,以诡辩诈术争高下。在这些人中,数张仪、苏秦、公孙衍最有名。
针对这一时期的合纵连横事件,司马光引用了孟轲、扬雄的评论来评价。
有人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大丈夫吗?一动而诸侯惧,一息而战火熄。”孟轲说:“这样的人哪能称得上大丈夫!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时便和百姓一起同行正道,不得志便独行正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能算得是大丈夫。”
有人问杨雄:“张仪、苏秦向鬼谷子学习,运用合纵连横之术,各自使中国得到十几年的安定,是这样吗?”扬朱说:“这些都是骗人的。圣人厌恶这样的做法。”又问:“读孔子的书而做张仪、苏秦那样的事,怎么样呢?”扬朱说:“这好像有凤凰般的嗓音却长着凶鸟的羽毛,糟透了!”再问:“那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子贡)不也是这么做的吗?”扬朱说:“天下有乱而不去排解,子贡以此为耻;游说了而得不到富贵,张仪、苏秦却以此为耻。”又有人问:“张仪、苏秦也算人才了吧,这样的事过去好像没有过?”扬朱说:“过去圣贤帝王选用人才是非常慎重的。像张仪、苏秦那样的人是有才,但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才干!”这些评论记载在扬朱的《法言》一书里。
扬雄是汉朝时期辞赋家、思想家,著有《法言》等著作,是汉朝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法言》中谈到的子贡的事,是指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但很多人认为司马迁记载的并不是事实,而有尊崇子贡之意。这件事,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得很详细,可以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