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着干”时,父母的思维要拐个弯
父母的心里有时很矛盾,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地长大,管理好自己,大人就不用太操心了。但是,当孩子真的长大了,凡是都有了自己的主见,父母却一时难以适应,尤其孩子长到十几岁的时候,有时会专与家长“对着干”,天天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的孩子变得不认识、不好管了,让习惯为孩子规定好这个那个的父母无所适从。
大壮自从上了初中就越来越不听话了,他经常顶撞妈妈,爸爸见儿子这么不懂事,也经常进行劝导,对父母的“夹击”大壮自知力所不敌,有时会立刻打住话头,翻翻眼珠,摆出一副不理不睬的样子,但是在行动上依然我行我素 (012)
父母在孩子有了主见,想按照自己的意识做事时,应避免强词夺理、以势压人。孩子感觉到自己生活在温馨、民主的环境里,没有负面情绪的影响,长大以后自然就不会成为野蛮无礼的人。在孩子“对着干”的时候,父母不应该用家长的身份来使孩子强行接受所谓的规矩,而应该让自己的思维拐个弯,用孩子能接受的语言讲清道理。让他听了以后觉得你说的话有道理,按照这个道理来想问题,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如果孩子自己能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父母应记住:此时无声胜有声。
幸福的家庭情感当家,孩子也是出于对父母的爱去顺从大人——培根
(015)
感悟:云香在《孩子的成长 妈妈的修行》一书中如是说
打碎瓶子的小豆豆——接纳情绪比追究责任更重要
(P25)不指责,不评价、不讲大道理,将处理事件的责任还给孩子,信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孩子也必定能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有能力有担当的人。(P29)为人父母的,千万不要以为孩子这样的懂事是好事,孩子为了安慰母亲,压制了自己的正常情绪,那么他的懊悔、委屈、伤心等情绪都到哪儿去了呢?不能外流,就必然内化,他的这些负面情绪全部都被压到了潜意识中,将来一定会以各种扭曲的形式再表现出来。
……
再说,管理自己的情绪是为人父母一项重要的功课,养育孩子其实就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当我们忍不住想要发火的时候,当然我们可以发火,但同时也需要自我觉察一下,“我到底为什么发脾气呢?真的仅仅是因为孩子这件事做得不对吗?还是我有什么内心的隐痛在作崇?这样的觉察,本身就是一种疗愈,当我们在锅碗瓢盆间时时刻刻带着觉察的时候,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本身并没有那样容易让人生气。
也有人会担心这样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就不知道这件事是他的责任,就没办法学会对事情负责了。事实上这是对儿童心理的巨大误会,当事情发生以后,无须任何人提醒,孩子立马就会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也知道吸取教训,下次不再把(当然,当这个教训与孩子的天性相违背时,孩子是不会吸取的,比如跑有可能会摔倒,但一个孩子能不跑吗?他只是会在跑的时候更注意一些,却不可能保证以后不再摔倒)。而且这个教训是他自己总结出来的,这要比成人硬塞给他的道理好得多。
至于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每一个孩子都有被人认可的需要,也都有能力处理和解决自己的事情。当你理解了他的情绪以后,他自然会对整件事情负起责任来,而且他会比被指责的孩子更有能力负责。
因为当孩子被指责时,他的内在力量是分散的,需要拿出他的大部分能量来应对你的指责,这种分散会极大地削弱孩子内心的力量,相反,当孩子情绪被接纳、被理解的时候,他的力量集中的,他只需要解决自己内在的问题即可,不需要想办法应付成人的指责,当他的情绪完全表达出来以后,他也就有足够的能力为这件事情负责了,这也是为什么文章的开头会出现小豆至在大哭过后,根本不需要成人的提醒就知道要自己打扫清洁。
不指责,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