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度以为我是一个会学习的人,但近一年来入了PPT的坑,更是发现了PPT的乐趣所在,然后遇到了一些人,经历了一些事情我才知道这些….
1. 学任何东西要学会总结
很多东西都是有规律的,就是传说中的套路,而我们在学习中或者掌握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要纵观学习历程,也就是“复盘”,将自己做得好的、不好的方面都罗列出来,并进行总结和分析,从而总结出在学习中对自己成长更有效的方法,或者让自己在下次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更有底气,而不是每一次都要焦急地从头摸索。
做设计也是一样,我之前做过三个教程,都是通过收集、归类、总结分析,这样三步最后得到一个较为通用的方法。从大一开始,排版一直是我的弱项,虽也不是很差,但是看到其他同学排的那么高端的版式,难免不甘心,之后也会收集很多图纸,但是从来没想过要总结方法,于是他们就成为了硬盘垃圾,而相似的场景总是在上演。后来学习PPT之后,看到了更多的教程(PPT圈好像最不缺的就是各路大神的教程,而建筑圈却很少能看到有杰出的建筑师写碎片式的教程),我才意识到总结的重要性,有意识的总结归纳,即使那个点再小,于人于己也是有用处的。然后有一天就在我还在纠结图纸到底应该怎么排,有什么方法能做的更好的时候,就像是顿悟,突然就蹦出了六个字“大中小,黑白灰”,看起来很简单,实际很有效。
知乎里有一句话:以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还轮不到拼天分。也许你看起来很努力了,但是一直还是没办法让自己满意,可能是你努力的不够,可能是方向的问题,努力错了方式,那么在你不断总结、不断追问中,总会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方向,再去努力,相信总会有一个更好的结果。
2. 学习设计不能局限于一个方面
设计都是相通的。虽然这句话我一直知道,也是认同的,但是对这句话的理解却一直模模糊糊,所以在应用的时候也很难把在其他设计看到的东西应用到建筑设计中,或者说只能“看山是山”,迁移能力很弱。
但是学习PPT之后,才发现很多人把三维渲染的东西应用到平面设计中(珞珈的模板总是让我有一种看大片的赶脚orz)。当然这么讲只是某种意义上的综合应用,更深层的是,我们在看到一种设计的时候,要去分析它为什么做,它是怎么做的,从而将这种思维应用到其他的设计中。做任何的设计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不了问题的设计就不能称作一个好设计。
罗子雄在他的TED演讲“如何成为一个优秀设计师”中也提及,大意如下:如果做工业设计的只看工业设计,做UI的只看UI设计,我认为这是一种很没用、很懒惰的行为。而他自己的Pinterest中也收集了各种他认为的好设计,甚至还有美女。
这样做的好处还有,可以让自己可以在不断扩大视野、提升审美的同时,还为自己选择一个更为适合的设计方向提供了机会,而不仅仅局限于眼前。
3. 要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
我之前做过一个这样的教程:如何利用淘宝学习图文排版。其实用淘宝学习排版并不是一个快捷的方式,甚至有点鸡肋,但是我透过这个教程,更想说的就是我们要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如果你是一个摄影师,可能在逛淘宝的时候看看模特是怎么拍的,色调是如何调的;如果你是一个平面设计师,可能会看到很多店铺较为优良的图文排版,或者你是一个店铺设计师,就会看到人家的店铺是如何装修的。
你会看到什么,取决于你想看到什么,而你分析设计的能力,与你的设计水平也会息息相关。
我现在再回头看那篇教程的时候也会觉得有些浅显,但这个观点希望大家可以体会并且应用。留心处处皆学问,在我们没有浏览专业性质网站的时候,也是可以随时学习的。
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其学习深度真的是相去甚远的,而我们在主动学习中学到的方法也会不自觉的应用到被动的学习中。可能PPT对于我一直较为喜欢平面设计的心而言,加上喜欢逻辑较为缜密的思考,它就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让我有主动去探索它的欲望,所以会积极主动的关注大V,参加微课,找到很多获取资源的方式等。而这样的学习方式,或者说学习习惯又会应用到其他的学习中。
我在学习建筑设计时,多数情况都是赶着走,到什么时候,需要用到什么软件,就去学,然后每次应用起来也是恍恍惚惚,丝毫没有得心应手的感觉,最后的效果也很难把控。而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就是我们都太想成为一个什么都会的人,于是没有侧重,所以觉得建筑学太过庞大。在一个点还没有突破的时候,就去想着这个面应该怎么能做好。但是如果你的兴趣点就在效果图上,则可以把精力多一些放在如何提升效果图上,或者你爱好设计,就更多地去分析如何才能做出一个好设计。有时候立足于一点,做好之后,再去扩展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4. 输入很重要,输出同样重要
每每看到曹将的输出,总是让我“垂死病中惊坐起”。如果你关注了他的公共号(曹将),你会发现,他总是可以很高效的输出,不管是遇到的事情或者人给他的启发,还是工作上的经验等等。
在我之前的学习历程中,一直都只是输入以及被动式的输出,即按照要求输出,可能是学校的作业,或者社团和社群的海报。而这些并不是我个人最感兴趣的部分,可能人都有一种逆反的心理吧,在别人的要求之下做事情总是不如自己积极主动去做一件事情来得开心和更有动力。一定会有让你有兴趣的点,不必太羡慕别人的输出,只要你想,你也可以做到。
我们在学习一样东西的时候,第一层级是你学会了,更高的层级是你让别人也能学会。而能否让别人也学会,体现着你的逻辑和表达能力,要经过深层的处理。而这个整合过程也会让你自己得到一个提升。
另外输出的好处就是,会给你打上个人标签。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学会推销自己很重要,因为没有人有很多时间为你停留,去深入了解你的特长是什么。而你有质量的输出才能更容易让人看到你的优势所在,而这样的好处就是,当他们有需要的时候,则会下意识的想到你,就可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机遇。
我不会告诉你们,之前接PPT定制的时候就是因为平时经常发一些和PPT有关的内容从而让学长记得,所以在有BOSS需要的时候,他便引荐了我,在此感谢学长和BOSS。
机遇需要天时地利,但也需要自己的创造。
以上仅为个人最近学习的一点点心得,总结出来希望也可以给你一点点启发。/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