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道窨井会吃人?
没错,会吃人。
诸如汛期,在我们的一些城市里,不时会有因井篦子或窨井盖缺失,致使涉水行路者意外跌落下水道窨井而丧生的悲剧发生。
但在澳洲,这类事故却从未有所耳闻。
为什么?
这就要从“源头”,也就是下水道窨井设置的规划设计来说了。
请看图片,澳洲的下水道窨井长得是这个模样的:
如图所示,澳洲下水道窨井与马路的路沿石并列,不设窨井盖或井篦子,完全呈立体开敞状。而非像我们国内常见的那样,多为置于路边的平面沉井式设计。
换一个角度看,下水道乃至窨井全部隐蔽于人行道或绿化带下面,这就可以保证,无论雨水漫灌到什么程度,在垂直维度上,行人双腿迈出去的每一步,脚板都会踏踏实实地踩在地面上,而不是沦落沉井里。
初至澳洲时,见到这种窨井只觉得新奇,倒也没怎么上心琢磨。时间一长,慢慢地就体察出它的一些好处或者说优点来:
首先是愉悦视觉。因其与路沿石并列且平齐,当人们走在人行道上时,或许可以意识到,但肉眼基本得不到下水道窨井存在的提示,目光所及之处无不清爽洁净,绝少赘余感。
其次是减少行车颠簸与噪音。这个不必多描述,我们城区马路上司空见惯的那些毫无章法比比皆是的井盖子,车轮轧上去刺耳的“丁零咣啷”声,但凡开过车的都有体悟。
再者是马路自清洁。这一条不能不说是澳洲的一大特色。
澳洲没有拎着笤帚扫大街的清洁工。固然,人文质素高、卫生习惯好是一重要因素。但是,街道再洁净,落叶草屑总所难免。所以,除偶尔有马路清扫车巡扫之外,更多的时候是借助雨水的自然冲刷,将路边的落叶草屑随雨水顺势带入下水道一并流走。所以,这些下水道窨井并不加装井篦子,有的还专门将下水道窨井口的地面做成波纹状的导流槽,以利引流。
曾经,我也瞎操闲心地替人家担忧过:天长日久,这样难道不会造成下水道的淤塞吗?
然而事实却是,我从未见过他们的下水道发生堵塞,也从未见过他们有人清淤下水道。
或许,这实在不能用我们惯常的思维去思考,只能说人家在此类工程的设计、施工方面考虑得更为周全吧。
当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澳洲的下水道窨井绝对不“吃人”!
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尽管它是敞口设置,但与路沿石并列平齐的设计,决定了它的口径无论多宽,但特定的高度限制,足以保证无论何种情况下的人身安全。
这是毫无疑问的,就那么十几公分高的缝隙,别说意外失足,就是有意寻短见,那也得把脑袋削成多扁才能钻得进去?
文明看细节。
人类社会进步中的每一项文明成果,哪怕一点一滴,都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只有见贤思齐,方能有所长进。
但愿诸如此类好的东西,能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