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之劳之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译文:子路问为政之道。孔子说:“自己先要身体力行带好头,然后老百姓才愿意辛勤劳作。”子路请求孔子多讲一些,孔子说:“不要对工作倦怠。”
子路问孔子管理之道,孔子说“先之劳之”。“之”是代词,指被管理者,就是民众。“先之”的意思,要走在民众的前面,成为民众的楷模;“劳之”就是要让他们劳作。
子路是一个比较性急、行动力强的人。孔子告诉他:“作为管理者,你不需要凡事都亲力亲为,得想办法调动他人的积极性,让别人去做事情;同时,你要成为他们的楷模,把自己的德行摆正,稳稳地坐在领导者的位子上,让大家围着你去运行。”这才是为政之道。
子路说“请益”,请孔子再多说一点。孔子说“无倦”。管理者要想做得更好,就要无倦,不能按照惯性的思路去做事情。
赦小过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译文:仲弓做了季氏的总管,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领导者先给下级各个主管人员作出表率,原谅他人的小错误,提拔贤能的人。” 仲弓说:“怎么知道哪些人是贤能的人而去提拔他们呢?” 孔子说:“提拔你所知道的贤人。那些你所不知道的人才,别人难道会埋没他吗?”
仲弓问如何为政。孔子给了三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先有司”。“先有司”是指要先给基层的工作人员作表率。
第二个建议是“赦小过”。“赦小过”是不要求全责备。管理者想拥有领导力,就要能够容忍下属犯错误,这样,下属在做事情的时候就不会束手束脚。
第三个建议是“举贤才”。
仲弓问:“焉知贤才而举之?”如何识别人才,这是很难的一件事。
“举尔所之;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这句话存在很大的争论。意思是你要你把自己知道的人才举荐上来就好了,对于你不知道的人才,难道其他人会舍弃他们吗?整体意思是不要操那么多的心,作为管理者,又漏掉几个人才也是很正常的。不必焦虑,漏掉的人才会被别人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