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我是非常喜爱读书的。也不可否认,我也时常忘记读书这回事。在读书的旅程中,我收获颇丰。
我的读书旅程真正开始于小升初的那个暑假,在江苏上学的表妹带回来一堆书。在表妹的陪伴下,我把那些书一股脑地读完了,还自封自己是个小书虫。但不规范的读书姿势,导致我在初中就开始近视了。
初中时,没有什么所谓的图书馆之类的,并且晚上还要上自习做作业,好像没有什么读书的机会。但是,偶然间,我会发现同学们家里好像都是有书的,与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密切之后,就开始向他们借书。记得最清楚的是,我当时对了《围城》,但完全没有理解。
等到了高中,学校终于有图书馆了。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趁周日下午没有课程安排的时候,去图书馆做做。而高三时,由于高考压力比较大,课程安排非常满,一些大部头的书,我已经完全读不进去了。唯一保持成传统的是,每周日下午抽一个小时,在杂志阅览室看看《读者》,《意林》,《思维》等。现在想一想,当时真的是从这些杂志上灌了好多鸡汤,才让我坚持了下来。
大学是我空闲时间最多的时候,但却是我读书最少的时候。在同学的带领下,我走上了小说的不归路,上课时看小说,下课时更要看小说,吃饭时看小说,睡觉时更要看小说;关键是考试复习时,还在坚持着看小说。最后不得已,我在考试复习时,把手机上交给室友,等吃饭时再把手机还给我。真是一个疯狂看小说的girl。相应的,我读书的时间就大大减少了。每次期末都到图书馆借书,打算假期好好看看书,然而呢,最终都是怎么带回去的,就怎么带回来。
到了研究生,我看小说的疯狂劲渐渐弱了下来。课程和科研,还有小说成为了生活的三大主体。在大牛云集的校园里,我只是简简单单最平凡的那一个。课程的困难,实验的不顺利,让我渐渐变得焦虑不安。而此时,读书解救了我。我在研究生期间读的书如下:
对我而言,科研类的图书是必不可少的,好多机理性的知识都要从图书中获取。更多的,高水平杂志的文献和专业类书籍结合起来,我能够更加系统地学习某一知识点。研究生的生活以实验为主,而实验所带来的各种问题让我更加喜欢读非专业类的书,尤其是在图书馆读这些书。
我为什么要读书呢?
生活上的各种不顺利逐渐放大了我内心的焦虑。实验一次次重复不出来,论文一次次被拒,看着别人一篇篇高质量的文章,听着别人不停的冒出interesting的想法,我焦躁不安。我怎么会那么笨呢?我怎么就各种不顺利呢?而此时,读书恰恰解救了我。我喜欢在周六的晚上,一个人跑到图书馆,静静地看书。专业类的图书,让我对各种机理不再一无所知;非专业类的书籍,让我的内心变得平和。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读书,让我更加积极向上,更加幸福。
注,此处所说的读书,不包括我们上课所用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