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写好的一篇文章,翻翻文档才发现居然没有发,看来我好像并非追风中年,只是个马大哈。
好在热点过了,电影所反映的深刻主题永不过时,生存的残酷才是重点,原样发出来吧。
1
我这人彪呼呼的,都是别人说什么好看就去看什么,上了无数次当死性不改,结果这次人家一说《天才枪手》好看,我就又去了。
我去的时候就担心再次被骗,谁知道一看之下,人家还真骗我上瘾。
不是说好的青春片吗?高颜值、怀旧、初恋、青涩,还有那了不得的堕胎在哪?
不是只说挺好看的吗?为什么会那么好看?普普通通的一个作弊,居然能拍得那么燃,就像是飙车、动作、枪战、警匪、谍战片,你以后能不能善良点,别把非常非常好看说成挺好看?
我之后一了解,更加不满泰国人。
你这部片子,原来是根据2014年那场著名的亚洲考场作弊案改编的啊,你泰国考官举报中国考生,弄得中日韩泰数国考生命运改写也就罢了,可倒好,现在你又弄你泰国身上,来赚我们的钱了,还爆款!你这不但是电影里面作弊,现实里面也作弊!
我们的事,我们难道自己不能编吗?(捂脸)
我们的事,我们难道不能编得更好吗?(再捂脸)
我们……算了算了,再说就脸全没了,找点平衡吧。
你们再厉害,还不是我们的恒亚影视只花了三百三十万人民币就把它买来,然后又靠我们看爆的吗?
我们不会拍,至少会买,知道趁着你放映才五个月,网上资源还未出现,立刻下手。
也会卖,知道一句“一刀未剪”就能使看惯了剪裁进口片的国人,立刻把捂住钱袋的手放开。
你们不就是比我们有创意,拍得好吗?你们不就是还能把青春片拍得一点不像青春片吗?你们……怎么就能拍得这么好呢?
最好的青春片居然是吃掉青春,不吐骨头,没办法,我最后不得不承认,我这次真正是开了眼了。
2
一部小众的电影,居然横扫中国,燃到火爆,这应该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口碑,再次显示出了它巨大的威力。
这部电影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卓越,自不必说,我想它的成功,最重要的还是做到了快感与话题性的统一。它能让你在嗨着飞起来的同时,深刻感受到身处的世界,产生强烈的共鸣。
它看起来是一部青春片,实际上渲染的是青春的消逝,连接的是成人世界的困境和残酷,拷问的是所有人现实的,具体的,选择和活法。
全球化经济时代,处处蛛网密结,渗透至深,早已没有了净土,也早已没有了所谓青春。
本片的女主角小琳,是身高1米76的标准模特茱蒂蒙主演的,这是她的电影首秀,我们且来看看她的作弊是怎么形成的。
天才少女小琳的作弊,实际上是被作弊,她本身并没有这种需求,她就是在第一次数学考试中,看到她的好朋友,女二格蕾丝愁眉不展,也未必就会帮她作弊,最能影响她的却是她随后的一个重大发现。
小琳在这之前,曾帮助格蕾丝补习,她忽然发现,格蕾丝的那份补习题,竟跟眼前这份试题一模一样,而这份补习题,恰恰是数学老师,专为那些肯参加他的补习班的学生准备的。
数学老师首先在作弊,那么作弊还算什么呢?作弊在此时既然已无需负担任何道义,友谊自然占据上风,于是这一切对自主、果断的小琳就顺理成章。
作弊是一种欺骗,是对于努力者的严重伤害,是对于公平竞争的严重破坏,是对于他人机会的严重掠夺,成人世界居然如此虚伪,口头上一直在反对作弊的老师居然这么道貌岸然,这首先就会对小琳产生相当不良的影响,而小琳接下来遇到的事情,就让她更加偏离了方向。
格蕾丝在之后为庆祝胜利,兴高采烈地请小琳去洗澡,富二代、男二小巴出现。小巴直截了当地提出请小琳也帮他们五个人考试,并许以重金,这让小琳恍惚起来。
不是你是否能够变坏,而是诱惑是否足够,这本身就是个问题,而这再加上小琳在酒店的感受,回家后的比较,恐怕任何人都会做出跟她一样的选择。
小琳父母离婚,一直是父亲在独立支撑他们两个的生活,父亲为了买车,居然打算卖掉她的钢琴,于是小琳在钢琴的弹奏中,决定就逐渐形成,一个灵感也随即出现。
老师可以办补习班,我为什么不能?老师可以先给试题,我为什么不可以用指法做暗号,给他们答案?老师这样做是为了钱,我为什么不能为了钱?
钱钱钱,促动这一切的其实真正是金钱,这个连接整个世界的东西。
小琳的做法,到此也就真正跟成人世界,跟整个世界合二为一。
整个世界都是金钱撬动的,金钱渗入世界每个角落,足以使每个人都感受到它的魔力,被它牵动、舞动,你还想去哪里找什么青春?
格蕾丝代表富人,小琳代表穷人,富人代表买,穷人代表卖,富人交了赞助费就有特权,代表什么都买得到,而穷人交不起赞助费,则代表除了卖别无他途,那么你卖努力,跟你卖智力,又有什么区别?
生活如此,现实如此,生活就是一个大染缸,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正常,所以此时的小琳,是基本没有什么良心上的负担的,这就跟现实中的我们一个样。
3
不过ABDC的选择,其实小琳只需要用五个手指头表示而已,完全没必要把她们那作弊搞的如此复杂,这无疑只是影片在追求好看。
同样是为追求好看,小琳他们那第二场考试就出了意外,学校居然弄出了AB两份试卷。这场考试的完成,可谓惊心动魄,然而事后,小琳却因为男主角,天才少年班克的告发,被校长叫到了办公室。
作弊败露,小琳遭到校长严厉批评,就连她父亲的教育也遭到指责。此时的校长看来是很道德的,非常道德,然而当小琳以学校收取赞助费搞特殊加以反驳,说“论赚钱我可没有学校厉害”时,校长面目立变。
她很快就放弃了道德说教,转为攻击、报复,直接取消了小琳争取奖学金的资格。
道德的面孔变得如此之快,老师可以搞特权,学校可以搞特权,富人可以搞特权,这些特权都有理由,都很合理,就你不行,这些特权都可以碾压你,而你却毫无办法,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真正的公平,此所以有一天,小琳对班克,就要说出这样一句话了:
“他们天生是赢家,我们都是失败者,只能做一辈子的失败者……你就算不作弊,这个世界也会欺骗你。”
小琳的话,似乎很快就在班克那里得到应验。
班克一出场,耳机里所听的就是歌剧《魔笛》的“第十四夜后咏叹调”:“我心中的复仇之火在地狱里燃烧,死亡与绝望把我包围……”——这其实就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
但是跟母亲生活在辛苦劳作中的班克,那时候,他的复仇之火还是奋进、向上,烧向自身的。他要用聪明才智,用努力来打破困境。
作弊不利于公平,只有使不公平更加不公平,使他更无处凭借,所以他就要拒绝金钱收买,告发作弊者。
很多人都会以为,班克的告发是因为小琳是他争取奖学金的唯一对手,其实不是,这当然也并非仅仅出于道德感。每一个处于小琳、班克这种地位的人,面对不公,都会一面憎恨,一面做出这两种选择:或者期望用作弊消除,或者期望用努力消除。只不过同属于反抗行为,前者更近于合作罢了。
这两种选择各有利弊,其实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在同时使用,这就像人们每天在骂着特权,却在不断地走后门,还用特权去诱惑孩子努力争取一个样。这显然说明,真实的环境中,生活总会不断地给你出难题,单纯的作弊和努力往往都行不通。
所以班克此后的遭遇就一点也不稀奇。
小琳与小巴都想拉班克入伙,但班克无论如何不肯,于是小巴就自作主张,雇人找茬,把班克狠狠地揍了一顿。
被打伤的班克醒来,居然是在一个垃圾场,这个垃圾场可说是本片最有寓意的地方。 到处是臭烘烘的垃圾,有几只鸟在啄食腐食。两边垃圾堆积如山,一个人影不见,一条流浪狗如班克一样孤零零地立在那里,但就连它,都不肯多看班克一眼。
伤疤、血痕、孤独、死寂,哭喊求救,连回声都没有。人生中这样孤独的困境少吗?人心的孤独绝望是外人救得了的吗?人在这种时候会怎么样呢?是生还是死?是坚持,还是会裂变、突围?
可怜班克就是到了这种处境,还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来的呢!他以为这是命运,是偶然。人生中到处有这样的命运、偶然,仅仅它们就足以使你感到软弱、无力,而当你看到原来就是人为,你也照样无力改变的时候,你会怎么样呢?
班克在知道实情之后,虽然像狼一样扑过去,狠狠地揍了小巴一顿,但是一切已经无法挽回。他的奖学金考试,已经因为这场人为,硬生生地失去了。法则如此,错过就无法重来,害你的人你还无法追究,你就是追究了,也依然不能挽回损失,那么你现在又该怎么办?
正如班克他们的考试一样,人生也总是在做着各种各样ABCD的选择,班克可以怒气冲冲而去,却不能怒气冲冲一生,所以他之后在天桥上看到那个洗衣店的广告,想到了他那个穷家,他驼背的母亲,就立刻做了妥协。
学校也是社会,社会的不良竞争只有比学校更多,少年小巴的私心与成年小巴的私心其实并无二致;富人、特权阶层、能力者,随时都可扼住你的喉咙让你发声不得,甚至窒息,你的倔强只有使你更惨;失去的已经失去,能得到的不可再失,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放弃理想不断妥协,这其实是大多数人必走的路。
对于班克来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母亲过得好一点,那么这主要就是钱了。一切似乎都总会归结于钱,这就是这个社会给我们的教育,所以班克这句话就有了更非凡的意义:
“干了这一票,我至少还有钱。”
箭弦一响,箭即飞出,人生往往都是从这第一票开始的。开弓没有回头箭,后面的班克再要成为规则的制定者,这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
4
与班克不同的是,小琳虽然也是被作弊者,但她的作为却有自我选择的一面。
小琳的扮演者茱蒂蒙在生活中即有倔强的一面,她在电影拍摄中因为压力太大,曾一度崩溃大哭,但是她还是不肯服输。她顽强地坚持下来,终于把角色演好了。
电影中的小琳,也倔强而有主见,不会放过任何机会,最能支撑她的不是道德,而是利益盘算。她可说是影片中最具成人感的角色。
小琳最初接受作弊,是利益驱使,而她最后那次作弊,所说的就是,如果仅仅是我们三个,这不值得冒险,只有找到三十个人,这才能干。
而后小琳知道了班克挨揍的内幕,决定撤出,这看似是道德问题,其实仍旧不然。小琳当然是有某种道德感的,但她作为班克的同类,自然亲近,相比之下,同情心更占据首位。小琳最初作弊,就认为这是对人有益,于人无害,各取所需的事,她现在既然看到班克受到伤害,失去机会,事情走向了偏离,当然就觉得不划算了。
这再等考场上班克作弊被抓,她就更觉得不值,不划算。
班克一个人承担了全部责任,意味着他这一生都将改写,这是小琳没有预料到的。她尽管事前几乎事无巨细都做了周密安排,却还是没能想到这一点:班克会突然要求加码,以至于在厕所呆的太久,引起怀疑。
钱当然是好东西,但是如果为了钱,要毁掉一个人的一生,这值不值得,就需要深思了。相信大多数人,在这种时候都会有所警醒。
同时,小琳在班克被抓之后,曾首次遭受心理上的深重煎熬。她汗如雨下,精神恍惚,浑身颤抖,一时间犹如崩溃。她在此后的“飙车”追逐中,又深刻体验到了恐惧张皇的滋味。本来一般人做坏事所遭受的心理压力就足以使人止步,好在小琳心理承受能力极强,但是这一次糟糕透顶的心理体验,无疑是她一辈子难忘的,这肯定也将使她视为代价。
所以很多人认为小琳最后的转变有点突兀,电影的结局太过光明,是故意制造,我绝不赞同。我不但不赞同这点,也很能理解小琳最后所选择的普通职业和自首。
小琳和班克出国时,曾经有一句豪言:“明天开始,这个世界由我们说了算。”然而结果呢?这个世界根本不可能由你说了算。
这世界意外太多,你不可掌控的东西太多,你在追求的路上付出的代价,失去的东西也太多,所以经历过,明白了的人,一般就总会选择与世界,与自己讲和。
这就像那些杀手最后要选择归隐,某些成功者,最后渴望回归平静一样,不过都是这个道理而已:你不是不懂,而是不曾有过。我不是认命,而是不想再为了什么如此拼命。
不能不说,小琳的作弊幸亏遭遇这些,这样她才能不在后面的人生中,遭受更严重的后果。
这当然更不是什么麻醉剂之类,是什么要穷人安于现状,寻求道德上的安慰。斗士是一种选择,隐士也是一种选择,对于个人来说,改变世界无非妄想,人能够做到的唯有安抚自己,在自己允许的条件下进行自己的生活。
而至于小琳的自首,这首先因为班克的威胁:你如果不跟我合作,我就告发你,让所有的人都败露。小琳如果单纯出于道德,她早该停止,早该这么做。别以为她不肯拿那笔钱,就是一种救赎,她其实应该是怕自己继续深陷,想摆脱这种高代价的循环。不然,她也不会仍旧把这笔钱当做自己的,问班克,你到底需要多少钱,可以把我的那部分拿走。
小琳已经决心不再进行,班克是否真会告发,她完全无法确定,那么她率先自首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
道德其次,价值选择第一,这是小琳的行为准则,也是成人世界的行为准则,这一切都是这个天才少女从这个世界早已发现的真理。
隐士最擅长的从来不是不争,而是自保。他们的不争,也正为自保。保身体,也保心灵。
5
班克应该说是本片中最不理想化的一个角色,除了独有的天才,他尤其像我们大多数人。
小琳是以值不值得来决定行为的,而班克是以对错,这就是他和小琳,我们一般人与智者最大的区别。
班克一旦发现这个世界是错的,就想抓住世界的过错来反击,来争取,甚至夺取。一个人一旦只以对错来决定行为,那他必然就会被简单的道德评判所控制,在不公中只有怨恨,以错对错,以暴制暴,直至完全迷失。
班克首先因为对错拒绝作弊,告发作弊,因为对错,愤而离开小琳、小巴。这时候的班克是非观依旧还清晰明确,但是随后,他就变了。
对错法则一旦支配一切,就没有对错,别人错我也可以错,人只有跟着错才是对的,班克的世界,却就是这样颠倒过来的,而他一旦颠倒,这就了不得了。
班克起先是反对作弊的,但他现在已经觉得作弊也未尝不可,甚至是一条出路。既然是一条出路,那么这对于天才少年班克来说,就必然要走出不同,走得更好,所以班克在第二试的时候,就动了脑筋。
所有的人都指望着他,他是其中关键之一,他一掉链子所有人的美梦都将都将泡汤,于是班克在这时候就趁机要挟,要求加价。
有社交恐惧症的班克面对社交压力,经常会出现呕吐症状,这一次他依旧有过呕吐。这次呕吐,代表着班克已经告别过去,在走向真正的黑化。
班克的要挟得到满足,但也因为在厕所逗留时间太长遭到怀疑,终于付出了代价。贪念总会导致恶果,这是现实,这一节依旧是本片最有寓意的地方。
班克独自承担了责任,这起初也会被人认为是道德作用,但是当剧情进行下去,我们会发现,这不过又是一种利益选择。不承担,这事就进行不下去,钱拿不到,那他的损失就将更大。
班克当然也会有利益盘算,只不过他因为倾向对错,会不那么计较后果。 这就像他后面说的那样,作弊不会进监狱,不过就是这样一个结果,所以这就该继续进行下去。
犯罪的成本太低,就总会使人这么做,更重要的是班克尝到甜头了,他已经觉得走捷径才是最好的成功方法。
再努力也追赶不上,这其中还有那么多不可测,倒不如抓住现在的机会,大捞一把;我没法改变不公,那就紧跟着不公好了,即便有所损失也在所不计,这就是班克现在的想法。他正好跟小琳倒了个个。
以班克的能力智力,他当然还是有其他出路的,但他已经不想走了。他这里面自然包含着报复心态。报复行为本身就是对错下的行为。
班克显然已经走出太远,有点无法回头了。他既然甚至能够威胁小琳,这就算把纯真的部分彻底抛弃了。
这一点,也应该是小琳自首的原因之一,她由此会对人,对友情爱情,感到极大的失望。
最利益化的小琳,偏偏又有着不同于班克的,较为纯粹的价值观,这是她这个角色的一大亮点。
6
本片中的富二代,似乎只想靠作弊活着,只有痛快花钱的本领,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格蕾丝对小琳是有真正的友情的,她在班克暴怒离开,小琳要退出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怎么样都行,求求你,我们继续做好朋友。
然而也正因为她依旧有这傻乎乎的纯真,这才显得现实和成人世界的侵袭尤其可怕,本片的批判力量,至此越发突出而无处不在。
这个圈子里最突出的却还是小巴。
小巴出手大方,一出场就谈钱,似乎只是个无用的败家子,但是我们后面却看到,那次双题考试,他虽然有小琳替他答卷,却仍旧是留到最后才走的。这显然说明,他具有很强的团体观念和责任感。只能说,害掉他的是考试制度,父母与金钱的影响。父母不是过于宠溺,他不可能随便支付一笔笔大钱。
这之后,小巴更有突出表现。那三十个富家子弟都是他找来,并组织运作起来的。可见他的圈子有多大,社交、组织能力有多强。
他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当然,他这种能力有个人性质,也是他的环境带给他的,他那里有普通孩子一般根本学不到的东西。这同样是一种不公,然而天才又何尝不是一种不公?
学习不好的当老板,学习好的为他打工,生活中这样的事比比皆是,所以小巴这样的“废物”人物,一点不能小瞧。流氓刘邦靠的也不是学识,而是用人的本领,他们总能远比书生们更早熟悉这个社会的规则,并具有特殊的行动力,能够合理运用。
处世天才照样是天才,能够获得、利用资源的能力照样是能力,为什么组织者偏偏是小巴而不是别人?这同样值得深思。这个人的特质,再加上他对班克不择手段的使坏,就显得更加可怕。
小巴此时还处在比较幼稚的阶段,所以才会继续希望小琳跟着他们走。大学里没有选择题,考卷要自己答,抄不了,这话是小琳说的。她这意思就是你不可能抄一辈子,靠抄去解决人生所有的事,总有一天你要丢掉拐杖,自己做主。这个道理,料想小巴他们后面一定会深有体会。
但是小巴难道会指望一辈子依赖小琳吗?小琳是学分时代的依赖,不是永远的依赖,小巴他们最后到了自己的战场上也未必不行。
条件不允许小琳她们试错,班克更加不行。班克被学校开除,钱就成了唯一,所以他才会破釜沉舟,继续错下去,而小巴们却有足够的条件不断试错,在试错中不断成长,发现、施展自己的长处,靠自己,或外力,填补他们的不足。
王健林在儿子英国留学回国之后,曾经给他五个亿,说了这样一句话:“让他去试试,上几次当也没关系。”人家可以有五个亿来试错,你能吗?你错了一步都可能万劫不复,这自然又是一种特权、优势和不公。
没有这样一个爹,抱怨是完全没用的,你更加错不得。所以按照自己的条件,合理安排自己的路,跟自己比,这才显得无比重要。
作弊可耻但有用?可那只是暂时有用,代价你可能根本消费不起。你决没有五个亿起步,你也未必真能比王思聪、小巴他们有能力,你的现实更使你只有依靠现有教育,所以别抱怨,别叹息,理智点,安稳点,老老实实走自己的路才是最最重要的。
拿作弊当报复的人,最终报复的只能是你自己。
这世界从来没有真正的公平,捷径,通常是最长、最险、最曲折的弯路。